返回

冠绝新汉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请长者赐名(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思,开篇就点名了东方六国,不敌秦国,被秦国灭亡,但接下来的两段,却是在回顾这六国格子的强盛时期,以及诸多人杰的事迹,有诸多追忆,引起百家共鸣,然后忽然就文风一转,就说起暴秦崛起,逐一吞没的事情。”

    品味着文章内容,陈止也不由点头,同时想起了在原本历史中,很有名气的一篇文章

    《六国论》。

    “《六国论》乃是宋时苏洵所作,论起结构和这篇《诸国论》十分相似,同样也是写的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变迁,但在立意上,两边却截然不同。”

    陈止这边想着,那念文之人,正好也读到了文章的最后一段。

    这最后一段,是以秦朝灭亡收尾,然后讲述了六国贵族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兴,又有诸国之意,算是点题了。

    但陈止自是知道,这其实就是议论文中断章取义的技巧,因为在这之后,就是汉朝一统,历史掀开了崭新篇章,六国贵族或许也有存留下来的,但在历史舞台上,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角色。

    “《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论据,讲述了什么样的行为,最终会灭亡,是将所处的宋朝,暗暗比喻成进贡和贿赂强秦的六国,暗示结局,而这慕容辛的《诸国论》,其实是将秦国的灭亡,归结于东方六国被强行吞并后,心有不满,最终造成偌大帝国轰然崩塌,这其实是在映射新汉因为匈奴反派,对周边部族,采取高压态势,乃是一种委婉的劝诫,这种劝诫,颇得文人名士的欣赏,所以他们才会改变口风。”

    就好像后世科举的时候,考生答题不光要看字体、看卷面、看学识,同样也要看对考官心思的揣摩一样。

    这新汉朝的名士,很喜好这种利用文章,委婉劝谏的手段,显得优雅,又有担当,还容易青史留名,乃是性价比相当高、技术含量亦不低的文士手段。

    鲁王说的文武比试,这文之一道上,此等手段堪称绝妙。

    最后,连徐老和鲁王都不由点头道:“此文甚佳,足见功力,也是用心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