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冠绝新汉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四章 鸿胪请陈止为桥(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离开了。

    这余下的众人,倒也不意外,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形,果真就刚才的问题交谈起来,彼此交换了意见。

    陈止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太乐令,按着纸面上的权柄而言,在众人中可以排名前几,但他对自己的太乐署都还不熟悉,职属不明,而且资历尚欠,因此果断的沉默倾听,并不发表意见,也不出头,而是借机观察着自己未来的同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将与他们共同度过。

    几人的商谈,还是有一个核心人物的,这个人正是孙江,作为太常丞,他本就负责着太常府内部几个部署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此事也掌握着谈话的节奏。

    而其中最为活跃的,要数太祝令王空,此人年方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通过只言片语,陈止也听出来,这人乃是太原王氏出身,为名门之后,怀有大志,他明显将这次匈奴来使、朝廷献俘看做了一次捞政绩的机会,因此提出了许多设想和意见。

    不过,多数都有些激进,就是陈止对各部门的情况不了解,都能听出来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何况是其他人。

    只是主持商谈的孙江也不直接否决,而是让其他人各抒己见,用肯定旁人提议的方法,无形中压下王空的意见。

    “这个孙江,也是个类似于邓蒙的人物,行事稳妥,难怪能成为太常丞,作为邓蒙的左右手,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陈止观察和总结着几个人的特性,很快就注意到孙江的性子,同时也发现了,虽然王空提出的意见最多,但真正被采纳的很少,反而是太庙令刘国。

    刘国此人,年龄与王空相仿,但却显得沉稳、干练,陈止亦听出来,此人为宗室出身,但祖上早已破败,是靠着举孝廉出仕,然后借着宗室的身份,稳固了官场根基。

    现在,他提出的几个意见,经过几人讨论,很快就都被孙江肯定,大部分都被采纳。

    同时,陈止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孙江在敲定之前,都会请示一下那位太常博士荀井,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