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未必,诸位回想一下之前的情景,这守拙书院固然是人数处于劣势,但若是论刚才的评价,这每一个人都不低,可谓个个菁英,若是统而论之,当更胜一筹。”
“此言差矣,”立刻就又有人表示不同意见,“在我看来,这两家谁高谁低的关键,其实要看着双方的领头人物,你说守拙书院每一个都很出色,几乎都超过南山书院的学子,这话不假,但若是论领军人物,那卢仟温文尔雅,写的文章更是滴水不漏,比之孙特犹有过之,这领军人物的高下,其实已经能看得出来,这书院的高下自也能顺势分出。”
……
顿时,不少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或者是从文章分析,或者是从总体考虑,但更多的人,还是选出自己看好的一名学子,加以探讨,分析利弊,最后做出判断。
事实上,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类似的讨论也发生在那百家茶肆之中。
不同于太乐署之中,还要顾虑长在发言的长者,这百家茶肆中可要自由的多,他们依靠着及时传递的消息,对太乐署中的变化,那也是了解的很是详细,到了这最后十分,甚至是太乐署稍有动静,这茶肆中就能知道。
在太乐署的人探讨谁高、谁低的时候,茶肆中也在探讨着这个问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光探讨书院,也探讨着参加品评的学子,对于这些人,他们竟是如数家珍,不光是名字能一一说出来,连其人背景都一清二楚,连带着他们这次拿出来的文章,也为茶肆之人所乐道。
隐隐之间,还能看出这茶肆之中分成了几个团体,分别支持和欣赏着不同的品评学子。
事实上,这种趋势在太乐署中也已出现了端倪,所不同的是,这院中之人更为额内敛、自制,议论的声音不大,但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里面的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这个情况不太对。”
本来安坐人群之中的荀茂,神色肃穆的对身边的徐谷低语起来,后者同样神色严肃,而且刚刚吩咐的了一名仆从,往家中传信。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