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失去了主导权不说,还要被直接拿住、送走,一传出去名声受损,气势也要跌落,平白被人看轻,和汉廷还未正式谈判,已落入下风,但事已至此,再怎么说也没用了,陈止这话一出,汉朝朝廷是要拼命死保其人的,唉,这次是轻敌了,也对,陈止怎么可能那么好对付,否则大将军也不至于现在还生死不明,只希望能在其他方面找回点好处,不然回去可堵不上其他部族的嘴!”
于是,在刘乂的吵闹声中,这一行匈奴人,被带去了后院太乐署与太常府的其他从属司衙相连,可以通过其他门户前往廷尉所在。
按说这不合规矩,但考虑到门前站着那么多人,都是义愤填膺的样子,为安全计,不得不行此一策。
在过后堂时,等待品评的学子士人们见着一众匈奴使节被押送过去,心情复杂,有欣慰、有快意,但也有担忧和不解的,当然,也免不了有反对的。
“太乐令行事,是否太过刚硬?”
“这也没有办法,若是任由这几人离开,大汉威严何在?事后更要有人追究。”
“我倒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是匈奴人理亏,况且抓住他们,也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就是要让他们好看才行,太乐令此举让人心情通畅,做得好!难道朝中诸公,还能有为胡人张目的?”
“区区匈奴,侥幸一胜,就得意忘形,真不知道朝中为何不继续派军攻打,何以畏战!?”
……
议论中,学子们重新平静下来,随机想到正事,又担心经过这个插曲,会影响今日品评。
匈奴使节如何,自然比不上他们的品评。
前方,随着匈奴使节团的离去,高台之上,陈止重新坐下来,宛如无事一样,吩咐着吏胥,继续刚才的品评。
太乐署上下,包括董绪等人都因刚才变故心神不宁,但见陈止神色如常,仿佛被他感染,情绪都逐渐平静下来。
王衍摇摇头,笑道:“守一啊,过去只知你在琴棋书画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