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止的心里,比之和拓跋部结盟,还要来的有用。
当下,想要做事,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人口,但比起南边的几个州,这北边的州,尤其是幽州和冀州,人口都在迅速减少,一直处于消退和流出的状况。
一方面是天灾**,让很多的小民难以存活,另一方面则是这样的环境,让很多人变成了流民,朝着南边的州郡逃难而去。
陈止在彭城的时候,以及北上游学之际,就曾经碰到过不止一次的流民队伍,相互之间有过接触,给他们分过食物,也和自己的家丁队伍发生过冲突。
这些流民的主要来源,正是北方两州。
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幽州的人口都在迅速减少。
在陈止北上之前,他从杨结那边得到的籍贯纪录表明,此时整个幽州的人口,不过才五万九千多户,还不到六万户,而其中代郡就更少了,四个县的范围,也才三千四百户,单独算人口的话,恐怕只有一万五千多、不到两万人!
一万五千人,这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恐怕连一个普通的乡镇,都勉勉强强。
而这一万多人,按照陈止当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其中有**成,还掌握在代郡本地的大地主、大世家的手中。
官府想要调动人手,必须要得到世家的理解和同意,否则麻烦之多,不可胜数。
现在拓跋郁律却说,只要结盟,就能提供三万人口,是代郡现有人口的两倍!一旦得到,将直接改变代郡的势力版图!
不过,陈止很清楚,人口对草原部族十分重要,很多的草原争端,就是为了人口和牛羊,为此都有部族被灭族,拓跋部不会那么轻易就拿出这些人口。
“但即便如此,如果能得到这批人口,可以让这代郡的局面产生巨大变化,更不要说,这些人里面,有不少工匠,这对于建设而言,促进作用之大,难以估量。”
陈止手上的几个抽签之物,就有不少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对于工匠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