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冠绝新汉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评日(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洛阳城的内外,有不少的学院,但除了这学院意外,也有许多的寺庙,其中不少还有着悠久历史,历经战乱,流传下来。

    这次的佛评,就是在一座寺庙前布置的。

    这座寺庙叫做首光寺,这座寺庙之名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寺庙本身却有不短的历史,只是因为战乱,原本的寺名和传承断绝,变成了荒芜之地,后来为远游而来的僧人修整。

    正逢当时,有僧竺叔兰和无叉罗译出《放光般若经》,随后来洛阳讲学,就是在这座寺庙,首光之名,正是因此而来。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寺庙蓬勃发展,虽然不能说兴盛,却也算得上是洛阳的一处名地,有外来僧人入洛阳,基本上都会来此一观。

    而如佛图澄这般的佛家宗师,也会时常在洛阳周围的寺庙开坛做法,几年之前,他与竺叔兰还曾共同论佛,所选之地,正是首光寺。

    正是有着这些个背景,这次的佛评,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因为有江都王的属意,因而各部司衙都是大开绿灯,反正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不涉及权柄,根本不用担心,倒不如拿来做个人情,给这位洛阳如今的实权人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个佛评闹出的动静极大,影响的范围极广,就连这佛评所在之处的布置,都格外恢弘

    首光寺位于一座小山丘的半腰上,在寺门之外的空地上,摆上了一个巨大的台子,桌位还放着蒲团,一圈一圈、一个一个,依次排列开来,足以坐得下近百人。

    这座山也算是枝叶茂盛,但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首光寺在茁壮成长的二十年里,有不少布衣依附过来,都成了寺庙的佃农,为他们耕种土地、砍伐树木。

    久而久之,这上山的一条路,就越发清晰起来,也没了太多的树木遮挡。

    此时,正有许多人正行走在这座山路上,他们或者三三两两的一起,或者呼朋引伴,或者一人独行,各有不同,但却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神色颇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