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搬运工”,玩味道:“你这个形容好特别——音乐搬运工,我可以把它理解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引申么?”
黄国仑道:“就是这个意思。”
林俊洁和黄国仑切磋说:“黄老师,你的音乐作品风格跨度很大,从流行到摇滚,从r≈ap;b到民谣,你都有涉猎。还有您刚刚唱的这首无法用一般类型来定义的《给自己的歌》,都好动人。我很想知道,你平常是怎么创作的?是靠层出不穷的灵感吗?难道真的像华少说的这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黄国仑笑道:“jj老师,您应该有二十年以上的创作经验了,要比我经验丰富的多,您应该很清楚,音乐创作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功底。流行音乐,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就是那几个调式在变化,怎么排列组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有定式的。怎么在这些固定的调式中寻找最合适的组合,就是我们这些创作人穷极一生要去做的。完美的音乐调式组合,上苍早就给我们做好了,只待我们去发现,这就是我心里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自己的创作也主要是这个路数,找到想要表达的感觉后,就去最合适的调式中去选择,争取选出最好的那一段。”
黄国仑讲的这些玄之又玄,但林俊洁和评审席上坐着的专业评审们听得却是感同身受。
专业搞过创作的人都懂黄国仑讲的这是什么意思。不过听了这些,并不能帮他们提高什么,因为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么创作的,但为什么他们写不出来黄国仑这么多风格百变的经典作品,这就纯粹是音乐天赋的差距了。
那些不懂音乐专业创作的观众,听了黄国仑讲这些,则生出一种不觉明历的感觉,越发的觉得黄老师天赋独具了。
林俊洁把聊天话题带向了创作,评审席上的那些音乐人在这时候特别想表现,唇枪舌剑的和黄国仑讨论起了创作。
虽然老黄自己真写的歌不多,但他在音乐圈混迹了三四十年了,来到这个位面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