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二节 摸着石头过河(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肉,但长期耳闻目濡这些,也早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招商引资和扩大规模的技巧。

    虽然那些经验,不能直接放在这个时代。

    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商人们来新丰投资,不是来做慈善的,是来赚钱的。

    只有让他们看到好处,得到利润,才能刺激他们继续扩大投资。

    “陈县丞……”张越看着陈万年吩咐道:“将已经在新丰官署备案的商贾资料留下一份,本官今夜要看……”

    “诺!”陈万年立刻点头应是,让人将已经整理好的商贾资料,送到张越面前。

    好家伙,足足有两个箱子。

    其中,皆是记录这些来新丰置业投资的大小商贾的户籍资料、訾产资料和背景资料。

    张越随便看了看,就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在汉室做生意,经营工商的人的户籍是单独列为市籍的。

    甚至大多数商业活动,都被限定在只能在市集之中开展。

    百年来这些规定,早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不过……

    连秦代的严刑酷法和严格管制之下,尚且都有寡妇清等大富商崛起,甚至在政坛上得到一席之地,有说话的地方。

    在汉室,就更是如此了。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特别是经过当年杨可的教育,如今汉家商人们,只要富裕了起来,都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户籍从市籍挪出来,变为地主、官员。

    反正,在汉室五铢钱大神连死刑都可以买,爵位也可以换。

    区区换个身份,简直不要太轻松!

    故而现在的汉室商贾们,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身份的洗白。

    像袁广国这样的豪商,甚至可以列为九卿座上宾。

    但问题来了——按照法律规定,非市籍不可以经商。

    怎么办呢?

    聪明人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别户一系为商贾,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搞到现在,天下商贾,大部分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马甲。

    譬如说,现在在张越手下,担任枌榆社游徼的太学生王吉,他哥哥就是蜀郡有名的大商人!

    还有太宗名臣张释之,也有一个特别有钱的商人仲兄。

    不止如此,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汉室儒家各个学派的主要赞助者,也都是商贾们。

    而这样的社会风气和环境,让汉季的士大夫学者患上了严重的人格分裂症。

    一方面,人人都在唾弃商贾,鞭笞这些为富不仁的渣渣和暴发户。

    而在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有亲戚、朋友、故旧经商,而且,自身受到这些富商的资助。

    故而,抑郁症在这些人中发作率极高。

    甚至是名士、文豪的标配。

    久假而不归的诅咒,蔓延在整个汉季士大夫之中,让人毛骨悚然,闻之变色。

    张越却没有这些纠结。

    商人也好,资本也罢,无论它们有多么肮脏和恶臭。

    在张越眼里,都只是一个工具。

    用来积累社会财富,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他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去拷问自己的内心‘我有一个商人朋友,我还经常帮他的忙,我这样是不是很不道德?’,纯属无病呻吟。

    简单的来说,就是活的太好了,也活的太空虚了。

    将这些资料略微过了一遍,张越就差不多知道了,这些来新丰投资置业的,都是些什么人了。

    除了袁广国和他的小伙伴们——主要是买了新丰债券的商人们外,绝大多数,其实都是长安城的一些公卿贵人的白手套。

    譬如张越就在这些简牍看到了好几个姓张和姓霍以及姓暴的商人。

    不要怀疑,他们肯定和张安世、霍光、暴胜之、上官桀等脱不开干系。

    不用看别的东西,就看住址就知道了。

    长安尚冠里、长安戚里、长安阳树里……

    所以,这些人只是来捧场的,随便做个样子,砸点小钱的,也不在乎能不能赚回来,纯粹只是来撑一下张越的。

    真正看到了商机,来新丰投资的,其实也就三五十人。

    张越放下这些简牍,想了想,道:“去为我请桑令吏来……”

    “诺……”

    片刻后,早就等在门外,准备着汇报工作的桑钧,带着工商署的官员们,抬着简牍走了进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