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六节 乡党子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面黑龙旗,在山谷谷口上方飘扬,山谷两侧,还建起了姗栏。

    一间间用青石建起来的营房,在山谷之中依次排开。

    “侍中公来了……”一个粗矮的男子,远远的见到张越的影子,立刻带着人从山谷之中走出来,迎上前,拜道:“末将何远拜见侍中公!”

    “何司马请起……”张越立刻上前,扶起此人,笑着问道:“司马与诸位乡党,在此可还住的如意?生活上可有什么需要县衙方面关注的?”

    驻扎在此的,正是七八天前,刚刚从长水乡奉命来到新丰的旧长水隧营,现新丰隧营。

    何远正是这支来支援新丰建设的隧营部队的司马官。

    “劳侍中关爱,末将谨代表隧营上下谢过侍中……”何远起身,笑着道:“自来新丰,蒙侍中关怀,我等隧营将士食有粱肉,饮有美酒,诸般工具,更是全部得以换新,现在全体将士皆摩拳擦掌,随时听候侍中召唤!”

    张越听着,笑着道:“往后新丰上下,诸般事务,还需何司马及众将士用力!有任何需要,司马都可以向本官,向县衙直接提出来,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县衙一定竭尽全力满足!”

    隧营,是战国时代战争演化的结果。

    在那个大争之世,为了赢得战争,保全国家,列国无不殚精竭虑,将精力用在‘打胜仗、打赢仗’之上。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倘若输掉一场战争,轻则丧土,重则亡国。

    于是,军队职业化、专业化。

    弓弩兵、骑兵、战车兵、重甲步兵、轻步兵等等军种诞生了(当然它们未必是叫这个名字,譬如秦国的重甲步兵叫材官,魏国、赵国、楚国的叫武卒)。

    秦赵长平之战,就是这些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共同演奏的一场大型交响乐。

    而保障军队补给和进军道路、桥梁通畅,自然也就成为了时代背景下必须的要求。

    隧营部队,由之诞生。

    巅峰时期,秦国大军之中,隧营一度占了三分之一!

    到了汉季,隧营部队的规模也依旧庞大。

    只是,再没有像秦国那样重视了。

    毕竟,在秦国的时候,假如战争失败,就要亡国亡社稷。

    但大一统的大汉帝国,哪怕输掉一两场,也无伤大雅。

    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兵成为了战争的主力。

    战争的对象,也从过去坚城要塞的诸夏城塞,变成了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西域各国的矮小城邦。

    在这个背景下,隧营部队的用处越来越小。

    自然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

    也就关中地区,因为陵邑工程与皇室园林建设需要,所以依旧保持了专业化的隧营。

    其他地方的隧营武装,都已经和青壮、民夫没有什么差别了。

    但作为穿越者,张越知道,工程兵特别是懂得科学作业的工程兵,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落伍!

    这支他特地从长水乡调来的长水隧营。

    更是一支在关中地区,也比较精锐和专业的隧营部队。

    在过去,长水隧营不仅仅需要完成长水校尉的各种需要。

    还得是不是支援太常卿的各种工作。

    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更别提,大部分长水隧营的士兵,皆是长水乡人。

    乡党的力量与紧密联系,足以使得这支隧营,成为张越最信赖同时也是最好的帮手。

    同样的道理,隧营上下将士,对于张越有着天然的亲近与信任。

    是故张越每次一来,整个司马,上上下下,就全都出来迎接。

    现在也是一样。

    两百三十多名穿着赤色布衣的军人,纷纷从山谷内的营房走出来,看着张越,全都挥手示意。

    “二郎!二郎!”这是甲亭和附近几个亭里出生的士兵,他们对张越就更加忠诚了,属于那种甚至可以帮张越挡枪口的存在!

    “侍中公!”而稍微隔得远一些的士兵,则略带矜持,颇为害羞,但腰杆却是挺得直直的,每一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最坚固的感情,除了兄弟手足,父子骨肉、宗族同袍之外,就是乡党之情。

    张越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笑着挥手回礼,道:“诸君安好!诸父兄安好!”

    在众人簇拥中,张越笑着道:“本官此番是受长孙殿下之托,代表长孙殿下来此看望、慰问诸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