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九节 贸易(2)(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已,只是聊胜于无。

    张越一看,赶紧打气,画起大饼:“这只是现有的规模估算的结果,若贸易额扩大十倍,以臣之见,岁入未必少于田税……”

    “十倍?”天子有些不是很相信:“恐怕不容易吧?”

    如今的丝绸之路贸易,每年的交易量都很大。

    大量丝绸、大黄、茶叶,通过玉门关外的楼兰,中转到整个欧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年汉室对外出口的丝绸、陶器、漆器,有差不多一半是被匈奴人买走的。

    特别是丝绸和漆器,匈奴需求量特别大。

    因为,在汉匈开战前的那七十年中,汉家的丝绸和漆器,早就通过各种榷市,流入匈奴,进而培养出了匈奴国内的消费群体。

    别看匈奴人,一直在嚷嚷什么‘汉朝人的糖衣炮弹,腐蚀不了骄傲的引弓之民’。

    但身体却是很诚实的忍不住买买买。

    更不提,在匈奴国内,还有着大批的投降汉军将领、贵族、官吏。

    这些人,可受不了吃羊肉、奶酪,穿羊皮袄的蛮夷生活。

    哪怕投降,也要锦衣玉食,高粱牛肉,不可或缺。

    匈奴人为了笼络这些人,从赵信时代开始,就从汉室商人手里大量购买丝绸、漆器、中国美食。

    再说,匈奴帝国也需要通过丝绸贸易来获取资金。

    所以,仅仅是匈奴这个大客户,就已经足够汉室商人赚的了。

    而来自整个欧亚大陆的庞大需求量,更是几乎没有止境的。

    所以,张越也是自信满满的道:“以臣愚见,若是国家做好规划,以目前的贸易量来说,休说扩大十倍,便是百倍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贸易量,其实也只是看上去很大而已。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规模也就那样。

    丝绸贸易,每年不过几万匹而已。

    这么点量,别说满足整个欧亚的需求了,恐怕连西域王国的需求也满足不了。

    “果真?”天子一听,立刻激动起来。

    十倍就能顶一个田税,百倍岂不是可以撑起整个帝国了?

    “应该是可以的!”张越拜道:“只是陛下需要做好规划和限制,特别是要抓紧茶种、蚕种的出口禁止,不许一粒茶种、一枚蚕卵出玉门!”

    “若陛下放心,臣愿意牵头,来制定一个禁止出口的名录名单……”

    这禁止茶种和蚕种出境,是在汉室得知了丝绸和茶叶在域外的名贵后下意识的反应。

    自汉开始,直至满清鸦片战争时期,在漫长的时光中,无论怎么改朝换代,茶种和蚕种,始终被中国统治阶级控制在手里。

    由之形成了垄断。

    所以,张越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要控制的是技术!

    特别是马上就要开始大规模使用的造纸术以及其后的印刷术。

    这两项技术,他连一个字也不许人传出去!

    作为穿越者,张越知道,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未来和发展。

    控制核心技术,就可以让竞争对手,始终无法进步。

    而只要造纸术和印刷术不外传,那么,这个地球上除中国之外的其他文明,想要赶上中国,就要多花数百甚至上千年。

    此外冶铁技术、制造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也都会严格限制,禁止外流!

    天子听着,却是没有多想,直接道:“那便交给卿去办吧……”

    “此外,那征税的事情,卿一并负责起来,制定税率和征税范围……”

    “诺!”张越闻言,顿首而拜。

    …………………………

    在温室殿中,张越一直待到差不多人定,伺候天子喝完参汤,歇息下来,他方才走出温室殿。

    和他一起的还有执金吾王莽。

    天色这么晚,王莽肯定是不能出宫了,所以,他得在宫里歇息。

    张越于是就邀请他去自己的小楼一住,秉烛夜谈。

    王莽自然欣然应允。

    走下温室殿,王莽点起宫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对张越道:“侍中公,听说您对西域各国都有很深的研究?”

    张越闻言,笑道:“算不上什么研究,只是稍微有所了解……”

    王莽一听,立刻就来了精神。

    他这一任执金吾,差不多干了三年了。

    汉家政坛有一个潜规则,其他职位,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