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三十二节 收获(2)(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带着他们打赢卫律部的主力,当代的战术和战法,都不合适。

    张越只好,向后世学习。

    而恰好,后世有一位英雄,最擅长处理和面对类似局面。

    他就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名字后面的头衔,就比龙母还长的大唐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

    并且,七年后,他就成功的将这个头衔减少到四个字——大唐天子。

    然后用毕生精力,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了个三个字——天可汗!

    即使是在他千年后的另外一位大魔王,亦在看完其战绩后,感慨万千:中国用兵自古无出其右者,其次朱元璋。

    他就是李世民!

    大唐太宗文皇帝!

    而张越,现在要学习的,便是这位唐太宗陛下,在年轻的时候,最擅长同时也是最适合当前情况的战术——坚壁摧锐!

    尤其是其击破宋金刚的那一战,几乎完全可以套在当前局势下。

    匈奴人的卫律部,劳师远征。

    他们离开自己的老巢与腹心,越过瀚海,深入到此。

    一旦开始作战,消耗的粮草与体力,将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只要坚守,只要防御,只要抵挡住他们的攻击。

    那么……

    顿兵于此的卫律部,就必然失败!

    当然,所谓坚壁摧锐,并非是下个命令,要求各部必须死守这么简单。

    事实上,防御比进攻,要求更多。

    尤其是细节上和组织上的东西,要求良多。

    故而张越只好与他们一一交代,将各自的任务,都分配下去。

    更下来组成由独孤敬、郝连破奴等塞下氏族首领组成的督战队,专门负责督战和检查各部。

    尤其是督查,擅自出击和不听号令的人。

    对此张越直接授权给他们——就地格杀!

    另一方面,张越将手里头的义从兵力,分组成三个梯队。

    要求他们轮流接替防御,确保始终能有充沛的体力和兵力,可以阻击匈奴人的进攻浪潮。

    当然了,李世民用兵,不仅仅只是死守这么简单。

    坚壁之后,就是摧锐。

    就像他击破窦建德、王世充集团的战争一样。

    坚守之余,他手中始终保持着一支可靠的精锐骑兵。

    随时准备,对露出破绽或者陷入疲惫、混乱的敌军,致命一击!

    这一战术,后来在草原上,更是被发扬光大。

    这从唐军的兵力配属上就能看出来。

    在正面的永远是陌刀、弓弩和重甲步兵。

    两翼配备的是大量随时可以进攻的骑兵。

    突厥人也好,薛延陀也罢,统统都在这样的战术下,跪下来唱征服。

    前者更是被打的学着匈奴,跑去欧陆,祸祸了欧洲数百年。

    故而,张越才特意将长水校尉的重骑兵带来。

    四百六十余骑重骑兵,加上他本人以及从乌恒各部遴选出来的六百余勇士。

    这样,便组成了一支可以随时加入战场的攻击箭头。

    ……………………………………

    到得下午时分,走马亭的的麦田收获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长安。

    “八石!”

    上至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被这个数字,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虽然说,很多人都已经在过去这十余日的喧哗与议论中,对于新丰的麦田丰收之事,有了确定的了解。

    坊间也早都在传,新丰的麦田产量的猜测。

    而那走马亭,是那位如今身在幕南的侍中当初在新丰境内划下的三个实验试点亭之一。

    采用的是最好的技术、工具,用的肥料也是最好的。

    甚至,还有少府、大司农的农稷官,定时去指导耕作。

    但这个数据,依旧是太过惊骇了一些。

    反应最快的,莫过于太学。

    在半个时辰内,董越写了四十八封信。

    然后派人,让他们立刻出发,将这些信件,送去天下州郡。

    而其收信人,毋庸置疑,都是公羊学派各个山头内部,有影响力的人物。

    董系的人,自不用说。

    其余夏侯始昌、东闾言之类的天下知名的公羊内部的异议分子,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