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节 天子之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天子的大棒,是天子的刑具。

    历代以来,历任执金吾都必定是谤及满身,天下皆敌的孤臣!

    如先帝的苍鹰郅都,以及当年的王温舒,他的前任王莽,皆是如此。

    “臣死罪!”韩说立刻脱帽顿首,他知道根本不敢辩解,也不能辩解,在这个时候他最好的选择就是认错:“请陛下严惩之!”

    “严惩?朕为何要严惩呢?”天子反问着,但语气之中的味道,让韩说浑身都不舒服:“卿又没有犯法,祖宗也没有说不许执金吾有朋友……”

    “只是……”天子忽然话锋一转:“卿在诸臣宴席之上,却也未免太过骄纵了吧?!”

    “朕听说,廷尉随桃候赵昌乐,在宴席上因对爱卿稍有不敬,结果第二天,就有御史弹劾赵昌乐为官不正,尸位素餐,不可以为廷尉……“

    “朕还听说,横门大道,有一胡商,其以千金宝玉以献卿,于是,执金吾官署都其在长安城中的作为、活动,概不关注?!”

    韩说瑟瑟发抖,趴在地上,磕头道:“臣死罪,臣死罪!”

    因为天子说的,都是他做过的事情。

    最近半年,他确实飘的太厉害了。

    “念在乃兄的面子上……”天子转身道:“卿请辞执金吾罢!”

    “臣……”韩说听到这话,整个人都虚脱了,半是宽慰,半是失落,他解下自己腰间的官印,顿首再拜:“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听着,一言不发,转过身去,道:“韩卿啊……听朕一句劝……”

    “卿回邯郸吧,不要再来长安了……”

    “这长安对卿而言,已是是非地……”

    “这是朕最后一次念及上大夫!”

    “陛下教诲,臣谨记于心!”韩说重重顿首再拜。

    …………………………

    望着韩说踉踉跄跄的孤独背影,消失在宫阙尽头。

    天子叹了一口气,悠然的吟诵起来:“秋风起兮白云归,草木黄落西雁南飞……”

    “朕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说着,他的眼神无比坚定起来。

    作为君王,他已经冥冥中有预感了。

    所以,他必须为子孙规划。

    齐恒公、赵武灵王、始皇帝等无数人的教训,殷鉴在前!

    春秋之中,更是有着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

    所以,其实他明白,在他立太孙的那一天起,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未来朝政的动荡。

    一旦,他不在了,太子与太孙之间的矛盾就会立刻显现。

    甚至可能直接引发一场大汉帝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斗。

    纵然不会发生那种最糟糕的情况,但太子据的大臣与太孙进的大臣之间的斗争,也必然导致国家的分裂与动荡!

    所以,天子清楚,他必须替子孙扫平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打掉所有可能威胁大汉帝国安定团结的因素。

    “郭穰!”天子忽然转身,对着一直在身后跟着的谒者令郭穰道:“你替朕去一趟河西!”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帛书,交给郭穰,道:“将此密诏,当面交给鹰杨将军!”

    “诺!”郭穰立刻顿首领命,然后转身而去。

    天子看着郭穰远去,走到墙壁前,轻轻吹了口气,将廊柱下的宫灯吹熄。

    而在宫灯熄灭前的一瞬,灯火依然照亮着墙壁上的一副壁画。

    壁画上,穿着冕服的男子,困于宫阙之中,他神情恍然,目光坚定。

    而在他身前,一位大臣跪在身前,双手呈着玺印。

    而在这壁画的角落里,铭刻着文字,曰:伊尹迎帝太甲归豪都。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时此刻,当今时代。

    伊尹、周公这样的权臣,乃是伟光正的。

    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认可这样的情况。

    这一是因为,自战国以来,天下就是这样个情况。

    主少国疑之际,权臣乃自摄朝政,代君理政,待君王成年,便归还政务,自退三百里。

    数百年来,除了吕不韦等少数人曾企图破坏这一游戏规则外,其他权臣基本遵循了这个游戏规则。

    而且,历史表明了——权臣想要篡位,是不可能的。

    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例子,但那是孤例,而且是用了几代人,花费百年才完成的事业。

    自战国之后,就再也没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