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乡社自治互助制度(3)【为又阳晨萌主加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需要曼尼大神的垂青。

    没有足够的经费,再好的制度也是渣渣,反之,只要有了足够的经费,再没有用的官僚机构,也能做不少事情。

    “桑君所言,颇为有理……”张越拱手道:“诸君都想一想,这乡社诸正弹的俸禄,经费,如何开支?从哪里开支?”

    成立乡社,是为了互助,是为了帮忙农民摆脱胥吏的压迫,豪强的欺凌,并组织他们进行生产生活,宣传和推广新技术。

    而不是相反。

    自然,这经费来源,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国家拨付吧?不可能!

    若是如此,这所谓的地方自治,不就成为一个笑话?

    连经费都是上级拨给的组织,别想拥有什么话语权,别人一卡脖子,就要跪!

    更可怕的是——一个不小小心,就可能让汉家掉入冗官的陷阱里。

    一个亭里推举一到六个长者作为代表,为正弹,代表他们组成乡社自治组织。

    哪怕每一个正弹,都只按最低级的斗食官的待遇给付俸禄。

    一年一人就要至少一千钱。

    一个乡六到十二个亭里,三十到六十个正弹。

    一岁光是俸禄支出就是数万钱。

    再加上乡社活动的日常支出,组织百姓生产的费用支出以及其他费用,一年下来少说也要编列二十万左右。

    一个乡的正常田税与刍稾、口赋收入,恐怕也就比这个数字高一些。

    若只是小规模的搞一搞还行,普及开来就根本不现实了!

    至于自筹?

    那就更不行了!

    自筹等于将乡社的权力,拱手让给大地主和豪强。

    原因也是一样,谁给钱,谁是大佬。

    乡社组织自筹经费,自然是去找地主豪强。

    地主豪强们给了钱,乡社的正弹们,敢不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吗?

    至于摊派给百姓,更是无比糟糕的决定。

    百姓本就负担很重,再玩这么一出,岂非是火上浇油?

    在坐众人,都是精英,顶级的文人和官吏。

    自然都能想到这三层,即使某人没有想到,其他人也会提醒他。

    于是,一时间,整个房间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还是张越打破了这个寂静。

    他想了很久后,道:“诸君,本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诸君听听看……”

    “本官打算这样去做……”

    “给乡社划拨一部分公田,作为乡产……乡产所得,为乡社正弹的俸禄……”

    “然后,再给乡社划拨一批牲畜,以为乡社畜产,鼓励百姓租用,所得钱货,为乡社之活动经费……”

    “再官府要承担一部分的乡社经费……”

    “而允许乡社本身自筹一部分……”

    “最后不足部分则由全乡百姓共同承担……”

    “而乡社每岁的四月、七月、八月、四月与正月议事之时,必须公布所有支出,列于露布之下,还需要提供一个账单,供县官审计……”

    这是张越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一个暂时制度。

    目的,当然是为了,让乡社制度看上去能够合理且正常的运转。

    有乡产,有乡经济,甚至在未来,可以发展类似的集体产业,譬如手工业、编制业等等。

    又乡社组织百姓生产,然后卖给商人,换取资金。

    至于国家拨款,这是必须要有的。

    哪怕只是拨一个铜钱!

    因为,张越玩这个乡社,不是真的要搞什么民猪自由。

    更不是要搞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

    在事实上,成立乡社,建立这个制度,只是为了让它更好的帮助张越来治理和组织百姓,更有效率的利用所有资源。

    乡社必须也一定要受到官府的控制。

    也唯有这样,这个制度才有未来。

    不然,一个不听话的民间组织?

    统治者分分钟就可以教它做人!

    独有乡社制度,成为体制的一部分,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影响的一个组织。

    统治者才能对它放心,才能给它生存空间。

    众人听完,纷纷议论起来。

    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

    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和建议。

    譬如,太学生们觉得,这乡社最好还是保持较大的自主权,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