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二十三节 上任(3)(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维天之命》的诗乐赞颂,一位头戴着冠琉,身着冕服,眷带着万千光芒的年轻人,轻轻走下宫车,他手提着绶带,宛如君子一般向前。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所有人纷纷将脑袋深深埋在地上,不敢正式,只敢悄悄的瞥视。

    却见着在这位长孙之后,又一个身影,紧随其后。

    同样是一个年轻人,身着绛服,头戴貂蝉冠,腰配长剑。

    ……………………………………

    张越紧随着刘进,轻轻向前,走到人群之前。

    然后,他与刘进轻轻向前欠身,长身作揖,对着众人行礼。

    这是很关键的。

    在汉室,别说是他和刘进,就连天子,在面对百姓大礼时也要回礼。

    不然,那就是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为仇寇了。

    像那种心安理得的享受臣子与百姓士民大礼,自己大大咧咧的家伙,不是夷狄酋长,就是非君之暴君。

    这在汉代价值观里,是会被‘天下共击之’的。

    张越甚至听说了,如今在匈奴的单于庭里,在卫律和李陵的影响下,连匈奴单于,也学会礼仪尊卑和仁义道德了。

    反正,自儿单于以降,匈奴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文明,也变得越来越像汉人。

    苏武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听着刘进轻声道:“诸位父老乡亲,小子进,恭问诸位父老安!”

    说着就又是长身而拜。

    父老乡亲……这个词汇,自从被刘邦用了以后,基本就成为了刘氏专属了。

    “臣等(草民)恭问殿下安,愿殿下富贵常享,永永无期!”无数人更是听到‘父老乡亲’这个词汇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感动的泪流满面,激动的难以自抑,只恨不能立刻给刘进做牛做马,挡枪挡箭。

    因为,当刘进开口讲出‘父老乡亲’这个词语时,就已经宣告了,他们与刘进之间,缔结了一种玄妙的契约。

    互相之间,几乎已经被一种神圣的纽带联系到了一起。

    刘进是君,他们是臣。

    君对臣负有责任和义务,而臣对君同样负有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这个契约,比白纸黑字的血契还可靠、牢固。

    先帝时,废太子刘荣死于长安,猜猜看他死后发生了什么?

    数十名曾经食禄于他或者曾经是他食邑县的士大夫官员,集体在刘荣墓前自杀,以决绝的态度,宣告了他们曾经的誓言。

    君不负我,则臣不负君。

    生生世世,生死相随。

    历史上,巫蛊之祸,也发生了相同的悲壮之事。

    大批太子据的宾客和官吏,在太子据死后,自杀于其墓前——都不需要国家去抓,他们自己求死。

    唯一一个选择苟活的是张贺,而张贺选择苟活的原因也很简单。

    有皇孙需要他抚养。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汉室的太子,因而得到了无数的力量。

    而如今,刘进亲临新丰,直面新丰百姓,立刻就收获了数不清的忠诚。

    尤其是徐荣更是眼泪哗哗,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效忠并且忠于长孙,辅佐和匡扶长孙!

    张越看着这个情况,也是有些羡慕。

    只能说,封建时代的百姓的民心,太好收割了。

    统治者只需要稍微会点演技,学会做些姿态,轻轻松松就能收割民心。

    若再推出几个优惠政策,偶尔关心一下百姓疾苦,那就是万家生佛,圣王在世了。

    可惜,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会有很多渣渣搞砸。

    古人说:肉食者鄙,真是诚不欺我!

    这样想着,张越就欠身向前,道:“晚辈张子重,见过诸位新丰长者、君子及父兄!”

    父老乡亲,臣子是不能用的,但父兄还是可以勉强用一用。

    “见过张侍中!”无数人纷纷再拜。

    但心里面却都有着疑惑:这位侍中官,不是外号‘张蚩尤’吗?怎么说话如此和气?似乎是一个温和君子?

    就听着长孙向前,抬手道:“诸位父老快快起来吧,地上凉……”

    众人闻言,连忙拜道:“谢殿下恩典……”

    这才各自起身,然后悄悄的抬眼,向前打量着这两位将主宰新丰的大人物的面容。

    长孙殿下,身着衮服,头戴冠琉,举止得体,果然是穆穆君子。

    而那位‘张蚩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