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沟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七十六章 广州战役起(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欢用散弹,这也和明王朝面临的敌人实力有关,因为明王朝始终没有遇上拥有大量先进火器的敌人,这是典型的没有需求就没有动力。

    如今他们遇上了伪唐贼军这个喜欢并擅长用火器的敌人,自然也是重视起来了这方面,并大肆采购洋人的军械。

    唐军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基本是敞开了收购,并且对于舰炮方面是多多益善的,甚至是获得他们的造炮技术人才那么就更好了。

    但是火枪的话,大唐王朝却是不希望直接采购洋人运来的火枪,最好是能够根据大唐王朝的要求进行订制,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口径必须是十四毫米。

    因为这考虑到弹药通用、士兵的体力以及威力等综合问题,其次也是方便对外购的这些火绳枪进行改造。

    没错,大唐王朝如果购入了他们原版的火枪后,是需要进行改造的。

    购置了一批火炮后,其实大唐王师还购置了一批火枪,但是用过之后大唐王师的将领们发现这些口径达到了二十毫米的火枪性能还不如自家的火枪了。

    但是不好用也买,因为他们不买的话,王越就会买走,本着不让王越购置更多军械的态度,但凡是军械,唐军都是会积极抢购,价格高一些都无所谓。

    再说了,就算性能差一些也是火枪啊,买了几百支也能有效的补充大唐王师的火器力量了,毕竟现在大唐王朝自身的枪炮产量已经是严重制约了扩军,所以但凡能够扩大军械的来源,大唐王朝都是不会放过的。

    不过买来的原版货也不能直接用,得先改装一二,口径是没法改了,只能是加装套筒刺刀、准星、标尺等配件,然后再统一适合纸壳整装弹药。

    所以后续采购的时候,大唐王朝就是提出需求,要十四毫米的口径,并且是留下改装的空间。

    这种采购模式,基本上就是委托洋人们生产火枪的本体,一些零碎的零配件大唐王朝自行生产并最后完成组装。

    唐军和明军在珠江口大肆采购,几乎是把停留在珠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