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沟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一十二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独打分,然后三者相加,以总分论高低。

    不过,进士科的策论分数比例比较大,占据总分的一半,理科占据百分之三十,文科占据百分之二十。

    博士科的的录取流程大体也是相当,不过他们的核心科目就是理科,八股文章虽然也考,但是题目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不是实在无法入目的八股文章,那么基本都能入选。

    而录取总分阶段,其理科的分数直接就是占据了总分的一半,策论又占据了三成,文科只占据两成而已。

    等到了殿试阶段,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博士科,都只考策论一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当官的,理科和文科只是他们基础知识的体现而已,考核他们能不能当官,其实还是以策论为主。

    这样筛选之后,大唐王朝在宣平五年的科举里,直接录取了总是一千名考生,进士科和博士科各五百人。

    录取之后,除了一甲,以及二甲前三名,一共十二人将会被直接授予正七品官身,然后进入翰林院。

    而其他人的话,二甲第四名以后以及三甲,则是授予从七品官身,而这些人还需要在内阁各部以及其他机构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然后参加选官,最后才会被授予正式官职。

    而往往选官阶段,才是决定绝大部分二甲、三甲士子们前途的时候,选官由吏部文选司主持,综合考虑这些新官员们实习时的表现,同时也会根据考生们的自主意愿,然后进行分配,极少数最优秀的会被分配到翰林院,优秀者则是会留在京师各部门工作,而一般般的,则是打发到省、府、州三级下属各机构任职。

    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唐王朝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新官员直接扔到某一个地方主政一方的惯例。

    而这一点,也是大唐王朝和以往各朝各代的选官制度不一样的地方,大唐王朝明确规定,新入官员不得主政一方。

    这自然是为了避免这些新官员们,考中进士、博士后,扔下书本就去当一个县令了,那可是一个县的父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