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队都是拥有了充足的弹药供应。
王朝宏指挥的第二军在对宿松发动总攻的时候,充分的打出了什么叫做火力优势!
成片的炮弹泼向宿松城墙,一段接着一段的城墙被轰塌,榴弹炮在城墙上以及后方爆炸,收割着无数守军明军的性命。
当第二军进行爆破之前,第二军朝着宿松炮击了足足三天,打出去了两万五千发炮弹,其中包括十四斤的实心重炮。
累计轰塌了超过六十米城墙,宿松城墙上的几个城门楼,尽数被轰塌!
而更关键的是,第二军都还没有投入哪怕一个步兵发动冲锋进攻呢,城内的守军就已经死伤超过了三千人!
在这种超大规模的炮战当中,城内的明军炮兵根本是毫无还手之力,他们能够用来反击的五十多门野战炮,在这三天时间里几乎是损失殆尽。
虽然他们也是通过反击摧毁了一部分第二军的火炮,杀伤了部分第二军的炮手,但是第二军损失了一门火炮,后方立马就能够送上来一门全新的火炮,而损失了一个炮手,后方立即就能够送上来一个经过了完整新兵训练的新炮手!
这么三天炮击下来,守城明军的火炮基本就是哑火了!
这倒不是说他们的火炮被彻底干掉了,实际上火炮这玩意就是一个大铁疙瘩,被全部都击毁是不现实,明军的火炮之所以哑火,那是因为他们的炮手死伤太过惨重了。
他们只能用实心弹进行反击的时候,第二军却是用数十门重型榴弹炮发射榴弹杀伤这些明军的炮手!
一颗四十八斤(64磅)的榴弹落在城头上爆炸,足以覆盖十多米甚至更宽的城墙宽度。
如果是运气够好,火绳引信刚好在城头明军的头顶就引爆了这枚四十八斤的榴弹,那么无数的弹片和铁珠子就会和下雨一样,洒向下方数十米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头顶上没有工事挡着,那么基本上就是非死即残!
只是这种刚好在敌人头顶上爆炸的事很少出现,只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