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国海外产业布局(第2/5页)
有这些大型的矿务公司才有足够的实力跑到遥远的非洲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如果是普通淘金者的话,还得折腾来折腾去,对于非洲事务衙门的一系列后续开发政策来说没什么好处。
所以非洲事务衙门,一开始就是把其中几座的大矿产给确定了下来,并和国内的数家大型矿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而普通的淘金者,也只能是捡一些边角料了。
不过只是这些边角料,也足够让这些普通淘金者一夜暴富了。
当无数淘金者涌入非洲南部的时候,大批装着各种设备的货轮也是陆续从本土起航,然后准备一路前往非洲南部。
这也是大唐帝国第一次针对远距离的海外领地放开局部本土化,之前就连美洲都没有这个待遇。
哪怕这个局部本土化是有着众多的特殊限制,比如说进出口委员会方面,对于在非洲发展工业依旧是有着非常大的担忧。
针对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进出口委员会规定了非常明确的准许范畴,那就是只允许在当地修建一定的港口设施、铁路、采矿等设施,而其他的工业发展依旧是被限制的死死的。
因此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是有着局限性的,和南洋地区的吕宋岛以及棉老岛、西丹岛有着极大的不同。
南洋几个岛屿的局部本土化,这个局部是指的地区限制,意思是一个省内的局部地区,进行本土化。
限制的是区域,但是对于工业化种类是没有限制的,不管是什么工业,都可以建设。
但是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则是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巴库的局部本土化。
巴库那边的局部本土化,也是限制非常大,进出口委员会只允许在当地发展石油工业,但是并不允许在当地发展其他类型的工业。
这是因为巴库距离本土的其他地方实在太远,并且是位于高加索地区,附近都是奥斯曼人的土著,虽然有所封锁限制,但是如果放开了限制的话,依旧有极大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