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没有道理,只不过……而今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方先生,你忧虑此事,也是情有可原。”她阖上了眼睛,声音透着丝丝疲惫:“哀家对此,也有忧虑,所以这些日子,都在细细谋划其中的细节,生恐会有所差池,可细细一想,实在没有漏洞,现在三箭齐发,陈凯之想不死,也难了。”
旋即她睁开眼眸,环视了两人,最后目光飘向了远处。
“杨昌说的不错,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哀家年纪大了,许多事,本不该急得,可时日无多,却不急也不成。何况,哀家此番布置,即便有一些差错,也是无妨,就这么办吧,杨昌,你暗中准备,哀家的密旨,你也要及早送去几个都督那儿。”
太皇太后旋即一笑:“哀家在宫里呢,便请一些大儒和学爵入宫,借着机会,让他们痛斥陈凯之,先造造势吧,等学旨一到,立即动手!”
说罢,她长身而起:“剪除了陈凯之,这世上,便再没有人可以阻拦哀家了。倒是……”她微微阖目:“趁着机会,教慕氏那jian人,也一并鸠杀了吧,她活着,也没什么用处了,至于禁卫那儿,哀家在慕绪身边,收买了几个副将,正好趁此机会,可以动手,多管齐下,最好一日功夫,将这些人,统统杀个干净,杀干净了,也就没有后患了。”
“到时,无论是大义,还是一切,都站在哀家这边。”她说着,笑了笑,抬眸看了一眼方吾才:“方先生,你以为呢?”
方吾才捋着须子,郑重道:“娘娘说的对。”
“很好。”太皇太后道:“事成之后,你们都有封赏。”
………………
两日之后,陈凯之便预备入宫了。
今日是大日子,宫中已传出了旨意,召三十九个大儒,以及二十七个学候、学子入宫。
这一场辩论,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进行的。
而这些大儒以及学候、学子,显然都是精心挑选,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平时对陈子十三篇抨击的最厉害的人。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