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祚高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成汉篇5(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令一出,成都城内不免哗然。虽然成汉君臣也知他们直到兵临城下才肯出降,肯定不会得于什么优待,但也没有想到大梁王师竟然如此决绝,直接在成都便要杀掉他们的国主!

    但在王师一方面看来,这却是再正常不过,区区一个汉主李势,较之羯主石虎如何?就连石虎被擒之后,都是在信都城直接处以脔割极刑!

    王师大义,旨在再造诸夏,汉主李势以胡虏之身、窃符僭命,称制于诸夏之地,其罪应诛,罪不可赦!这是大梁所以兴创,王师所以举义之根本所在,绝对不容更改!

    尽管王师此前已经做出许多铺垫,但当真正斩杀汉主李势之际,巴蜀之间还是不乏动荡。

    但这对王师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此时三路王师、五万精锐之众毕集成都平原,后续汉中与荆州仍在源源不断增军,一旦各部悉数到位,巴蜀所集王师军众将有十万大军。

    而这十万大军在蜀地局势还未彻底平复之前,是不会撤离蜀中的,巴蜀这些当地豪强,那真是不怕死就使劲跳!

    汉主李势被收斩之后,野中虽然略有喧扰,但也仅仅只是止于言辞,纵然有人心怀不忿,也都不敢直付刀兵。

    其实跟河北方面穷追不舍、要将石赵宗室余孽赶尽杀绝相比,王师对于成汉李氏还是不乏宽容的。这也是因为李氏虽然称制蜀中,但作孽较之石赵还是稍轻,所以在杀掉汉主李势之后,对于成汉其余宗室人物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押赴天中献捷、以罪户安置。

    当然,此时的李氏宗属其实也没有剩下多少人了。汉主李势首恶被斩,皇太弟李广则早在毛宝冲破巴山阻挠后围打阆中,便死在了阆中城下。李势并无子嗣,兼之兄弟单薄,至于原本李特一脉,早在内斗中被诛杀殆尽。

    一罪两惩,汉主李势首恶伏诛,至于其他成汉重臣元老们同样需要押赴天中论罪。李势之死虽然在情感上让他们有些无法接受,但理智上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些安慰。

    大梁姿态咄咄逼人,连汉主都说杀就杀,要杀他们则更加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此际留他们一命而送往天中,虽然前途仍是未卜,但应该能够保全性命,否则也无须如此大费周章的再将他们送往天中。

    也正因此,李势之死虽然给巴蜀局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但这些成汉遗老们也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铤而走险的再作搏命,而是乖乖听从王师安排,踏上前往天中的路途。

    这当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成汉国丞相范贲。范贲是蜀中大天师范长生的儿子,基本上也继承了其父的势位与名望,在蜀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成汉国上层内斗不止,但范贲却能始终荣宠不减,在其父死后被成主李雄任为丞相后始终没有什么改变。以至于当李寿改元称汉之后,有心撤除范贲官位,但举国上下居然没有人敢于接替范贲,其人其家于蜀中威望可见一斑。

    当然这也是因为范贲自身明哲保身,从很早开始便淡出成都时局,也学其父一般隐居于青城山。但这所谓的隐居,可不是离群索居、修身养性,范贲每每于青城山开坛讲道,听讲者往往数千乃至上万之众。

    而且,范氏也是巴蜀豪强中一个顶尖代表。从成都城至于青城山,都江堰所浇灌的广袤原野,尽为范氏园墅私产。内中良田广厦不计其数,几乎不逊于一个独立王国。论及在国中所享尊荣,甚至还要远远超过了皇族李氏。

    此前范贲引众于犍为抗拒王师,落败之后便逃回了青城山。之后成汉君臣出降,就连国主李势都被直接斩杀于成都城外。可是当汝南王传檄下令让范贲前来成都领罪时,所激起的风波之大连汝南王都吓了一跳。

    首先是大量民众集结于青城山与成都城之间,他们也不集中作乱,只是不断向成都方向叩拜请罪。更有甚者,竟有十数名蜀地壮卒自缚前往汝南王官邸外,声称愿为范师赎罪而自刎于汝南王官邸外!

    之后巴蜀各方为范贲求请乞命的书信更是雪片一般向成都飞来,甚至就连此前已经卸甲进入各地降营的蜀地降卒都开始骚乱不定。

    眼见各方局面骚动至斯,汝南王也是震怒不已,再次下令全军整装待战,并传告荆州方面继续增兵,限定五日之内范贲若不前来成都,期限一到便要血洗青城山!

    虽然此前朝廷议定平蜀主旨乃是尽力保全生民,但妖人惑众至斯,使人不知王法威严,甚至卖弄血性的自戕,如此愚民悍众,如何能够指望归义入治!既然要斗狠,沈云也无惧巴蜀血流成河!

    汝南王做出这番声明之后,范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