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眼,眼中满是无奈,起身行一佛礼,然后便离开了。

    他们虽然很有势力,很多贵族、皇亲国戚都崇尚佛家思想,要知道在高祖、太宗时期,佛教和道教就斗过两次,最终佛教都赢了道教,佛教才能够在唐朝继续发展,但那是思想之争,这里争得不是思想,不是道理,而是利益,站在这个层面上去争,他们怎么可能争得过韩艺,韩艺是真的给他们面子,否则的话,韩艺将他们那些龌蹉事都给抖出来,他们不死也得扒层皮,最主要的是他们那些信徒也不敢为他们出头,因为那些人自身都难保,武媚娘推崇佛教,但是武媚娘的人都给清除朝野了。

    倒是没有什么道士来找韩艺理论,虽然唐朝将道教视为国教,但是在政治上面,道家一直没有什么太大势力,佛教这几年在政治取得很大的突破,另外,唐朝的道士多半都在潜心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然后拿这个忽悠皇帝,只要皇帝相信这个,那他们还愁什么,种地这玩意忒慢了,炼丹的话,钱来得多快。

    这玄明、慧泽的上门,也是韩艺遇到的最大阻力。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边将韩艺的祖宗十八代都被骂得是体无完肤,但是那边老老实实的配合新政。

    他们确实是害怕了,长孙无忌、李义府、许敬宗,这些人难道还不足以警示他们么?

    而且,这普通百姓都非常支持,因为新政对于百姓是最有利的,另外,新政中还重新确立劳工法案,工人也是开心极了,他们干了一年的苦力活,被剥削的够惨了,如今总算是盼到这劳工法案,另外,朝廷还要普及教育,百姓支持的声音比当时武媚娘新政颁布时,还要大得多。

    那些反对的人就更加不太敢声张,他们一没实力,二没人心,就连舆论都是被韩艺掌控着,这还要强行出头,那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在当初韩艺解决危机的期间,他还打造了一条高速通道,北至莱州,南至江浙,韩艺在这一条线上,投入了大量的快马,反正如今的大唐是真心不缺马,自己就有几个大马场,后来又拿下西北地区,扶植弘化公主在吐谷浑上位,大家就都是一家人,西北地区也不会限制对于中原出售马匹,因为马匹能够换取非常多的中原商品。

    韩艺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讯息传到地方上,当然,像巴蜀、岭南这些地方,慢一点也就无所谓,韩艺主导的是商业政策,看重的是那些商业发达的地区,但即便如此,那些地方接受讯息的时间还是比以往要快的多。这虽然增加国库的开支,但是这年头讯息就是钱,这一点点钱,可以换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而且这一代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支持的声音是远远高过反对声,尤其是在表面上,就是说州县的中心,这里的声音会显得非常突出,因为很多人在那一场危机中,被迫来到城里务工,他们这些人是绝对支持新政的,因为他们是没有土地的人,缴税跟他们没啥关系,你们将我们土地兼并了,你们就该承担这么多的税,这真是太公平了。

    当地的地主们也都很开心,因为从新政来看,朝廷不但承认他们的土地合法性,而且还是暗示,以前的一切,朝廷既往不咎,他们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很多大地主们,不但兼并土地,还从事走私,这心里也不能虚么,这些人当然不会反对,那些想要反对的大地主,一看身边没几个出声,不服也只能憋着。

    而且,新政的出现,加快了佃农制度的瓦解,因为实在是不太划算了,首先,这佃农不再具有纳税的义务,以往的佃农是不但要缴纳租金,还得负担税收,但是如今朝廷明文规定,只根据地契来征税,而且在地主和佃农的租约中,双方还得承担一笔印花税,土地的印花税又高,这让佃农和地主都受不了。

    相比较起来,这雇佣制就划算多,因为工人的印花税非常低。

    再加上地主手中土地在迅猛的增加,并且都是合法的土地,以前小农经济模式,他们现在想玩也玩不下去,他们必然要走向雇佣制,这也是韩艺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农村必须要走向商业化,如果只是城市商业化,而农村还是小农经济,那么农业产品就运转不开,小农经济追求的自给自足,地主的粮食都屯着,那就没有足够的粮食涌入市场,没有农产品为基础,市场也发展不起来。

    韩艺掀起那一场血雨腥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这些大地主完成原始积累,走向资本化,可见资本主义就是非常肮脏的,不这样的话,是不能快速的完成资本积累。

    而同时,商人也在资本积累,农民都跑到城里务工,为商人提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