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126 谭疯子醒了】(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们的生产工具只有简单的石器,生产方式主要是渔猎采集。此时制约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包括与猛兽、疾病、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环境。他们的产出包括猎物与果实在内的生活资料,很容易达到上限。

    此时的人类为了生存,只能以部落的方式聚居以确保安全,以团体狩猎的方式确保食物来源。

    这个时期被称为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以“渔猎采集”作为经济的主体,部落成员稀少且均亲自参加劳动。

    约莫到了五千年前,一部分人类发明了通过种植获取食物的方法,使得土地对于人类的承载力急剧增加;而青铜冶炼方法的发现,则给予了部分人类以改变自然的利器(耕地用的青铜犁,以及杀人用的青铜戈)。人类不再受限于与猛兽与饥荒的斗争,对土地与自然的控制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即使掌控了大片的土地,要通过耕种获取食物仍然是耗时劳力的事情,就算是部落里的所有成员一同埋头苦耕,产出仍然十分有限。而且在韦宝看来,埋头苦耕并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劳动。谁愿意跟他现在这样翘着脚享清福,还愿意跑到泥巴地里面苦哈哈的刨食?

    于是,持有青铜器的先进部落,便选择了征伐——利用自己的武力优势征讨邻近的落后部落,然后捕获他们的劳动力,把刀和镣铐架在让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来代替自己承担苦耕的劳动。

    这个时期被称为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的特点,是以“奴隶的产出”作为经济的主体,以奴隶作为主要生产资料。

    历史再往后发展,约莫到了两千四百年前,采用奴隶制的文明已经在奴隶的苦耕劳作之上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然而一方面,随着国家人口的膨胀,奴隶主已经填满了每一块易于耕作的土地,奴役了每一个易于征伐的部落,无论是现有的土地存量还是现有的奴隶劳动力,都无法继续养活现有的人口了;另一方面,随着更先进生产力(铁器)的扩散,更偏远地区的“野人”已经从瑟瑟发抖变成了虎视眈眈,奴隶制王朝再也不能通过垄断武力的方式,安稳地坐在酒池肉林之上了。

    于是,在奴隶制国家的相互征伐之中,一部分国家实施了“废井田、开阡陌、奖耕战”的改革,(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实行土地私有制、解放了生产力的同时,也通过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自耕农获得了庞大的军事动员能力,一举摧毁了躺在奴隶制经济上睡大觉的旧贵族旧国家。

    这个时期被称为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的特点,是以“土地的产出”作为经济的主体,以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

    再到了韦宝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大明到了明末,人类到了17世纪上半叶,欧洲实际已经开始了向世界进军,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进入到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封建制国家一直处在马尔萨斯陷阱与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百年治乱循环之中——受限于农业水平与耕地总量的限制,土地的产出的粮食有限,无法养活呈指数增长的人口;因此一旦由于天灾人祸导致粮食歉收,巨大的饥荒便会点燃动乱,进而导致十室九空的杀戮,整个封建社会重新回到原点。

    而土地私有化导致的土地兼并与佃农、农奴的人身依附化则加剧了上述矛盾。而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专职于在原本相互隔绝的地理区域间互通有无的商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商品经济的兴盛,则使得分工化作坊式工业开始产生与兴盛。

    随着分工化生产与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自然经济解体,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荡平了旧封建主的等级制度与人身依附,解放生产力,开启资本主义的时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以“商品经济”作为经济的主体,生产目的是为了“交易”以创造“利润”。

    欧洲得益于小而杂乱,一坨坨大的地方,一大堆民族,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不停发展以保命,否则就会别的王国剿灭。正是因为小,从一个社会体制,便容易升级为另外一种社会体制,整个容量小,更容易达到上限。至少相比于华夏,肯定是这样的,华夏这种超级大帝国,像一艘巨型航母,转弯是个问题,但是一旦转弯成功,跑起来的速度,却又是小国无法望其项背的了。

    韦宝没有那么大的野望,希望华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最璀璨的明星,他自然有这种爱国主义念头,但他现在结合的更多的仍然是自身,立足于大明的现状来考虑问题。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