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00 穿越史上的创新】(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代表着天地商号的正式会众,进来困难,出去容易,自己独立做生意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个要想好。”

    范晓琳、徐蕊和王秋雅现在已经明白韦宝打算如何去做了,都暗暗担心,这样会不会把有能力的人都扶持起来了啊?等下他们赚了钱,会不会拿银子跑路?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韦宝从头到尾都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因为别说是他扶持起来的小资本家阶层,就是他自己,出了金山里也还是个屁,外界没有商业土壤,跑到哪里去?再说贷款只能用于公司运营,又没有办法大额提现,而且,即便是有人提了一点银子出来就跑路,韦宝也要承担这样的风险,第一步,自己必须大度一些,没有政策扶持,出不来这第一批小资本家阶层。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都是他一个人主导下出来的,这不是自然产生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韦宝的控制难度其实不大,因为他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来控制这套这个产生过程,这不是在改革,也不是在变革,更不是在革命,只是韦宝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属于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不是化学性质的变化。

    但韦宝相信,一旦体制形成,新的体制是能爆发出化学威力的。

    “以后再想贷款,不会有这种力度!你们都知道1000两纹银意味着多大的一笔财富吧?”韦宝朗声道,“给你们一炷香的功夫考虑。你们可以解散队形,找熟悉的朋友商量。”

    他自己现在也不过是十三万多的现银资产,一下子拿出25000两纹银的话,等于一下拿出来了五分之一的个人资产扶持他们了。

    大广场上的三千多人纷纷散开,四处去找熟悉的人商量,或者是亲人,或者是乡邻,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人都不是金山里的本地人,一个地方一起出来逃荒的,便算是乡亲了。

    “原来是这么个送法?”罗三愣子现在才明白:“不知道有多少人敢贷款?”

    “我觉得肯定会有,不过应该不是很多人敢这么做,毕竟不知道能不能赚银子。”范晓琳轻声道。

    “是,主要是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银子。三愣子哥,你觉得1000两纹银做一段城墙地基,能赚到多少银子?”徐蕊问道。

    徐蕊原本也和王秋雅一样是不太说话的个性,她以前虽然是的头牌,但那是‘工作需要’,要她不得不跟客人们说话,实际上,徐蕊的本性是很内向的。但是现在她既然已经是韦宝新近任命的秘书处主任了,便需要更多的帮助韦宝,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就能更多的帮助韦宝,所以她才会这么问。

    “对啊,蕊儿问到点子上了,三愣子哥,你觉得1000两纹银一段路,能赚多少银子?”范晓琳也问道。

    “那要看管事的人厉不厉害了,物料,粮食,还有给出去的人工,我觉得,至少能赚一半!公子给的价钱太高了。应该是稳赚不陪的。”罗三愣子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不是要赔出去一万多两纹银啊?”范晓琳听罗三愣子这么说,顿时有些着急:“不行,我得去提醒小宝。”

    “别说了,公子对价钱比谁都清楚,我估计公子是故意这么做的,公子有自己的想法。”罗三愣子急忙阻拦道。

    王秋雅也劝住了范晓琳,范晓琳才作罢。

    一炷香的时间到了,至少有三四百人向韦宝要求要贷款,要成立自己的商号做老板。基本上都是合伙的模式,少的七八个人,多的甚至有二三十人。

    韦宝不在意他们怎么结合,这是刚刚开始的阶段,乱一点便乱一点,等到有了第一批私有企业,等到这批企业或是做大,或是倒闭,洗牌之后的第二批,第三批企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正规的,只要社会形式成型,他手中的‘国家权力’成型,以后,这些都不是问题。什么是国家权力?他控制着政治,控制着银行,控制着他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再要是控制不住局势,就真的是废物了。

    世上没有不变化的事情,只有变化本身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韦宝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态度,也许有的改变很慢,几个世纪才变化了一点点,也许有的改变很快,一夕之间便是沧海桑田,但终究是离不开改变。

    “都排好队!让他们都排好队。”韦宝对谭疯子道。

    谭疯子点点头,和侯三、林文彪,带着一帮护卫队的人去维持秩序。

    要贷款,要注册商号的群体至少五六十个,排在后面的人一阵哀叹,都暗忖排到前25名开外的人是肯定没有机会了,都后悔做决定做的晚了。

    韦宝让人排好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