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54 如火如荼的建设】(第4/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办法吧!任何衙门和机构中,总有一些混的不好,不满意,但又有真才实学,得不到提拔重用的人,想办法弄这样的人来。”韦宝道。

    林文彪立正答应:“是,总裁!”

    韦宝知道宋应星是个全才,啥都知道一点,但是随着和宋应星接触的多了,他知道宋应星这个江西学霸,也不是万能的,毕竟一个四十岁不到的人,懂的面一广,便难以专精。不能全部指望他。

    找来工部专司某一方面的技术人才,更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如“包及数日,懊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日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己。川划同时,他还指出了水稻种植中值得注意的各种问题。

    在手工业方面,宋应星力图运用定量的方法,他在叙述生产过程时,特别注意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有着明确的量的观念。当分析秧苗移毅时,宋应星指出:“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25石这个重

-->>(第4/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