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64 小争中争大争】(第9/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绪明显高了许多。

    王秋雅的情绪也稍微好了一些,“公子,我觉得那些当官的人都假的很,表面上笑嘻嘻的,实际上心里不知道都在打什么鬼主意,全部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韦宝笑道:“我现在连童生都不是呀,你们就在想我当官的事情,会不会想的太远?要先过了童生、再拿到秀才,再通过乡试中举,成了举人之后,还要会试,能不能中进士?大明二百多年,三年一次,三年一次,还有因为战祸停止考试的时候,有没有10000进士都还不知道呢。二百多年,得上亿万学子参加科考吧?这是万里挑一的事情。”

    徐蕊和王秋雅听完,也觉得现在就开始担心韦公子做官的事情,是有些好笑了。

    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乡试的,除了监生还有科举生员。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童子试、小考、小试,过了童试才能考秀才。

    有的人在童试上就耗尽了一生,比如《儒林外史》里的周进,所以旧时常有关于老童生的笑话。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明代县试府试随意性比较大,具体考几场基本上是主考说了算。

    清代定例为县试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府试每年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

    院试是清代的叫法,因为从雍正朝开始,学政官又名提督学院。

    明代的叫法是道试,因为各省提点学政的都是按察使司副使(四品)或佥事(五品),基本上相当于按察司分巡道,称提学道,两直隶制度一样,有时候由监察御史(七品)充督学。

    韦宝在乡试之前,都在永平府科考。

    到了乡试和会试,都是去顺天府考试,这里离着京师近,对于考试来说,还是挺方便的。

    韦宝手下的宋应星肯暂时留在金山里,便是为了一面赚取生活费,一面备考。

    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八月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

-->>(第9/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