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85 府试】(第10/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扳回来吧!

    经过了这次府试,韦宝再也没有科举不过如此的想法了,想到如果这场过了,第三场考秀才将会更加的难,而且还没有改卷‘帮忙’的可能,心里更加压抑。

    就算没有和吴三桂打赌一万两纹银的事情,韦宝也同样会感到压抑的,因为在他的计划中,是想走官场道路的,可是这个年代走官道,和现代一样,也要通过一级一级的考试,如果考个十年八年都没有斩获,这条路就没有必要走下去了。

    即便是想通过买官捐官,那也至少得有个举人的头衔啊。

    现在考个童生都这么费劲,秀才似乎都有点遥不可及,韦宝哪里还敢小觑举人的功名?

    想到举人,就想到自己还有个临时手下宋应星,宋应星已经是举人,可是考了两次都没有中进士,现在为了能继续留在北方备考,才在自己手下做事。

    人家宋应星是什么人啊?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

    在一万多名考生中,30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

    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

    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升、宋应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当时的书院夫子是有名大儒学者舒曰敬。

    人家宋应星不但学问深厚,还师从大家!人家也不止步于举人,无法再往前一步了吗?

    韦宝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之前跟宋应星学习过一些四书五经的基础知识,也跟宋应星谈过科考。

    宋应星对科考并不是充满信心的,他觉得自己知识储备够了,但是对于能不能考上,仍然很没有把握,觉得科考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韦宝通过亲身体会之后,更加肯定了宋应星的这种看法。



-->>(第10/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