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85 府试】(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朵花似的:“那好的很啊,韦公子随时来,随时欢迎。”

    韦宝呵呵一笑,与祖光耀说了几句话,又与祖光耀的师爷祖春才说了几句话。

    “这一场不必太担心,以韦公子的才华,必定轻而易举。”祖春才笑道。

    韦宝收了笑容,正色道:“大哥还真别这么说,我进学才十来日,刚刚将要考学的内容看过一遍而已,不能算完全掌握,心里七上八下的呢。”

    韦宝这么说,实则是想看看祖春才能不能给自己‘行个方便’?他知道,再严密的科考制度,总有一点漏洞吧?

    祖春才四下看看,然后对韦宝轻声道:“考题是临时抽选的,事先谁也不知道,没法帮老弟。不过,最重头的诏,诰,表内科一道,是知府亲自批改!祖大人肯定让我代为批改,一般人都会选表,韦老弟要么选诏!要么选诰!反其道行之,我便知道本卷是韦公子的,然后刻意压低其他卷子的评分,包管韦公子过关!”

    韦宝闻言大喜!急忙轻声道:“那就多谢老哥了!”

    祖春才嘿嘿一笑,给了韦宝一个‘你懂得’的表情。

    韦宝不动声色的回了一个‘我明白’的眼神。

    “老哥,等会开考,别让人靠近我,我这人写书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搅。”

    “这没问题,我跟他们打个招呼便是!”祖春才道。

    “多谢老哥。”

    韦宝乐滋滋的走到属于自己的座位坐下,心情安定了不少。

    第二场论判以外,还有诏,诰,表内科一道。其中判从《大明律》中出题。诏诰表,考生必须选作一道。

    明代科举中,考生多选则表。

    这也是为什么祖春才要让韦宝不要选择写表的原因。

    否则试卷做好之后,还要他人代为誊写一遍,根本无从做记号!祖春才也不知道哪一篇是韦宝的试卷,也就无从帮忙了。

    虽然今天只有八名考生考试,但是考试场外仍然有上百人,或是看热闹,或是有自己的亲属朋友,在外面等待。

    他们是能够看见考场内的情况的,以示公正。

    考题由永平府周边的十多位儒学大家联合所出,每个人针对每个题目类型,各出一题,永平府提学再在开考前,按照类型将题目打乱,当场从每个类型中,挑出其中的一道题,几道题一起组成这次的科目试卷。

    可以说,这套流程基本上杜绝了泄露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公平了。

    这也就是第二场府试,才有当地官员参与改卷这一节,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道题而已。到了最后一场院试,考秀才,则更加严格,连改卷的人也需要备好几个,然后抽选两个人出来,互相交叉阅卷,连最后一点可能的作弊渠道也会关闭。

    和第一场一样,韦宝的镇纸(黑色国产手机),很顺利的通过了检查,这个时代没有人能辨别韦宝这个高级镇纸是啥玩意,都以为像是韦宝说的,由宝玉制成。

    第一道论判便将韦宝难住了,搜了一下,廖夫子没有押中这道题,考的是一桩经济案件。

    这可把韦宝的大汗都急出来了,他的水平,放在科举场上,实则连半桶水都没有,三分之一捅水都没有。

    确切的说,如果不靠抄袭,韦宝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敢往上写。

    案件这种东西,又必须举证确实,每一条律法都必须与《大明律》对照使用,一点马虎不得。

    大汗流淌了十来分钟,韦宝一咬牙,硬是动笔,总不能空着这么一道大题不写吧?将廖夫子出的一道跟这题目有点搭边的论判先抄写在草稿纸上。

    然后,韦宝在《大明律》和《大诰》中搜出好几条和这个案例有关联的条文,也抄写在草稿纸上。

    最后,韦宝将这几条相关的律法条文,代入廖夫子的论判当中,涂抹掉原先的论判中引用的律法条文,就这么生搬硬套的弄出一个拼装货出来。

    这么来回折腾,过去了一个时辰,幸好考试时间充裕。

    韦宝擦了擦满头大汗,将拼装货工工整整的誊抄在了试卷上。

    这才开始做下一道题。

    按照之前祖春才跟自己说的,韦宝在诏,诰,表内科一道中,选取了很少有人会写的诰,为自己的答题。

    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议:“臣等昧死上尊号,王曰:‘秦皇命曰制’,令为‘诏,天子自曰朕。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