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325 韦家庄的工业初起步】(第6/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石墨矿,直到2020年仍在使用。

    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杆。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经历百年的发展后,此时的“铅笔”进入了其自身演变的初级阶段,木制铅笔杆的出现,成为“铅笔”的半成品,市场上主要为此类铅笔杆,使用者需要经过再次削制才能使用。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

    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

    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

    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

    直到韦宝所在的后世,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这不是军事工业,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所以三个‘热衷穿越巨’兄弟查找的资料完全适用,韦宝也没有经过多大波折,一个早晨就将一大桶料配好。

    一部分人制作铅笔芯,他自己琢磨着让铁匠和木匠生产两片式的制作铅笔外壳的木工机械。

    这是手动式机械,因为有了火柴厂的摸索发展,这种手动机械已经不是难题,稍微更改尺寸,同样也能使用于制造铅笔。

    中午在军工署的食堂随便吃了一碗饭,下午,韦宝便将第一支铅笔,这个时代的第一支铅笔弄出来了。

    “除了咱们这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制作铅笔,至少还得一百五十年!”韦宝一边用

-->>(第6/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