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首先在西欧的纺织业开始,机器把工人的手从加工动作中初步解脱出来,为利用动力驱动的集中性大工业生产方式准备了条件。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建立,贸易大为发展。殖民地的占领,又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
手工纺织机器工作机件的一系列改进,使得利用各种自然动力代替人力驱动的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18世纪70~80年代欧洲广泛利用水力驱动棉纺机器。
到18世纪末,纺织厂开始利用蒸汽机。
从此家庭手工业生产逐步被集中性大规模工厂生产所代替。
纺织生产的大工业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纺织机器更多的革新与创造。
织造方面自从1785年动力织机出现后,1895年制成了自动换纡装置,1926年制成了自动换梭装置,织机进一步走向自动化。
但是引纬还是利用梭子。为了引入很轻的一段纬纱,要让重几百到上千克的梭子来回迅速飞行,是能源的极大浪费。
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了不带纡管的片梭织机,用细长杆插入纬纱的剑杆织机、用喷水、喷气方法入纬的喷射织机等,这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梭子,从而取消卷纬工序,同时大大提高织机速度,降低噪声。
但是打纬还是无法避免,还是需要工人手动操作。
因此织机仍是往复式的,噪声和速度的限制还不能突破。
纺织厂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韦宝给大家展示的就是一个20比1的,大型片梭织机的模型。
这种大型设备,镇远舰上并没有实物。
但韦宝确定,现在军工署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将这种大型片梭织机变成实体,并且配合蒸汽机使用。
黄滢一边查看大型片梭织机的模型,一边问身边的韦宝:“儿子,这几天你上哪儿去了啊?”
“娘,没上哪儿,
-->>(第3/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