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330 不想做一个放飞自我的杀人魔王】(第4/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样,已经等同于民国的大城市建筑水平。

    按照现代的习惯,都是0克的容量。

    有密封圈技术,薄铁皮冲压,密封,完全没有难度。

    韦宝在做瓶子的时候,暗忖自己掌握了密封技术,只要在盖子上加一个打火机类似的碰撞起火装置,再往玻璃瓶中加上厉害的火葯,这就是一种酒瓶炸弹呀!

    就算赶不上手榴弹的威力,但是火葯中加入苦味酸的话,也不得了吧?

    其实军工署已经具备了制备硝化甘油和苦味酸的能力,苦味酸俗称黄色炸药,学名三硝基苯酚,是早期使用的一种重要单质炸药。

    苦味酸为黄色结晶,其熔点122.5c,凝固点121.3c,晶体密度1.763g/cm3 ,微溶于水。爆炸性比梯恩梯稍强,密度为1.7g/cm3 时的爆速为7260m/s,机械感度也比梯恩梯大一些。

    但苦味酸的酸性很强,能与金属氧化物形成苦味酸盐,有水存在时能腐蚀除锡和贵金属以外的金属,生成苦味酸盐。

    苦味酸的重金属盐很敏感,机械感度高,热感度也较高,极不安全。因此被梯恩梯所取代。

    也可以用作制造苦味酸铵、苦味酸钾以及二硝基重氮酚等的原料。

    1771年由p.沃尔夫制得,当时作为皮革、丝绸和毛织品的染料使用。在雷管(见火工品)发明之后,才于1885年在法国用于装填炮弹,其安定性和生产安全性比当时使用的硝化甘油炸药要好。

    1771年英国人沃尔夫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获得了一种黄色固体:三硝基苯酚,用作黄色染料。没人想到这是一种威力无比的烈性炸药,就这样被全世界浑浑噩噩地作为染料用了100年还没有揭开“庐山真面目”。

    直到整整100年后一次偶然机会,1871年,巴黎郊区的一家染料商店的一桶苦味酸由于铁桶生锈无法打开,伙计找来铁锤,用力砸去。

    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黄

-->>(第4/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