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46 熊家门外】(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征;天启皇帝天天搞木匠活,而明朝在这三个皇帝时期都能平稳运行,丝毫看不出明朝军力羸弱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张居正给明朝续命以外,明朝重用太监去各地收税,矿税、盐税、商税等大幅度充实了皇帝内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万历之所以横扫天下,就是靠他手中有钱。

    天启皇帝信任魏忠贤,是因为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全部针对他的父亲朱常洛,相比于东林党,他更喜欢陪自己长大的太监。魏忠贤最强的能力不是打压东林党,而是收税。魏忠贤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重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所以天启年间,关外战乱不断,明军却从来没有断过军饷,关内更是没有农民起义。阉党被灭时,魏忠贤在皇帝内帑留下了2000万两白银,没有这些钱,崇祯撑不了17年。

    崇祯继位之初,阉党的党羽遍布天下,于是起用东林党对抗阉党。满嘴仁义道德的东林党,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太监收税制度,他们认为商税、矿税、海税是搜刮民脂民膏,于是把魏忠贤建立的税收系统连根拔起,大幅度降低了江南富庶地区的税负压力,当时江南省一省的赋税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那么问题就来了,辽东前线将士发不出军饷怎么办,那就加税。这样此消彼长,富户的税收减少,而穷苦的农民税收却增加了。

    魏忠贤是给富人加税,而东林党却给穷人加税,穷人交的税不说,西北的贫苦农民天灾人祸活不下去起义了。当魏忠贤留下的钱花光光,原本充裕的内库老鼠都因为缺粮而搬家了,前线将士的军饷发不出来,后金的实力却在不断增强。最后关内农民起义不断,官军一年多发不出军饷,疯狂投降,李自成带领6万杂牌军,到达北京城下时带领着数十万投降的明军。

    李自成进入北京前多次要求“拿钱走人”,甚至自称“贼寇”,只求军饷100万两,回家做个西北王,主要是没钱的话,投降的明军还不把他宰了。但崇祯只募集到20万两,自知杯水车薪无力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