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49 来自座主的邀请】(第6/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请了哪些人?”

    早在汉代实行察举制的时候,被举荐者便对荐举他的郡国长官自称“门生”。亦称“座师”。

    唐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明、清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

    是为唐宋以后,成为刚入仕途的进士(举人)们的重要关系之一。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及第者拜主考官为师称为座主,结为师徒,这也成为晚唐党争的温床。

    宋代,有鉴于唐代的党争,把进士的最终选拔权通过殿试确定于皇帝手中,意图是进士自称“天子门生”,把皇帝看成座主。

    然而宋代及明清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选主考官员,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

    一般能担当主考官(或总裁官)大多都是常经宦海,身居高位之人,担任考官之后,所有录取的进士(举人)一般均要对于主考官执弟子礼,而主考官亦要将新进的进士看作自己的门生而加以教导,提携。日后自己培养的门人在自己的任职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体,至少也能在遇到变故或者失势(或致仕)以后门生能为自己说话,不至于被清算。

    大致上座主和门生们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惠的关系。座主、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关系,又构成利益共同体,并在彼此互动中得以维系和发展,且对中国的近世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唐人李亢撰《独异志》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崔群是贞元八年(792年)名相陆贽所录取的进士(与韩愈同榜),后来仕至宰相,为官清正。

    他曾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30人。他的夫人李氏“因暇尝劝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

    崔群笑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在天下,夫人何忧?”

    可是夫人却反问:“你不是陆贽相公的门生吗?”

    崔群回答说:“是啊!”

    夫人说:“往年你身为知贡举,却派人告诉他的儿子陆简礼不要应举,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