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并不知道朱由校是不是像后世传闻的木匠皇帝,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木工活上面。
回府之后,吴三辅说了今天见魏广微和朱延禧的过程。
吴雪霞担心道:“他们居然都没有对公子另眼相看?难道殿试中,排名不会起变化吗?如果会起变化的话,他们没有理由不对公子另眼相看啊?”
吴雪霞一个人分析,一边分析一边自言自语,似乎不是在对韦宝说话。
韦宝笑道:“好了,说了不必想这么多,我对于能不能进前三,毫不关心!”
韦宝并不是嘴上这么说,实际也的确是这么想的,他真的对于最终弄到个啥科举头衔,不太关心,就算当了状元又怎么样?状元和榜眼是一定要进翰林院的,而且还很难出来。
这绝不是韦宝想要的,翰林院相当什么?
相当于后世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最高宣传机构,跑这种地方,能捞到啥实惠?
当然,在不影响自己揽权的情况下,有个高高在上的头衔,自然好。
说是某年的进士,自然不如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是某年的状元来的风光。
又过一日,到了殿试的日子了。
巍峨的宫墙,大红的颜色,壮阔的宫门。
鲜亮盔甲的御林军守门。
宫门外聚集着等待殿试的一甲和二甲的进士们。
一甲和二甲进士合计总共60人。
只有60人啊。
这60人就是大明这几年学子当中的顶尖一层了。
韦宝与他们站在一起,没有感觉特别骄傲,也没有感觉特别不自在。
韦宝现在最大的进步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份平常心。
其实他们现在还不应该叫进士,严格一点来叫,这个时候,应该还只是贡士。
但是会试之后,一般大家都直接叫进士了,很少有人用贡士这个叫法。
贡士是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
-->>(第9/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