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64 大明闲人】(第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官场中绝对属于高的。

    当然,只能算正道收入,不能与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比。

    社会最底层出身的孩子,不管是农村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城市工薪阶层,甚至是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真的是唯一可靠的出路。而且必须玩命地读,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不要听什么素质教育,那些是给富人孩子锦上添花的,穷人家的孩子真的素质不起。

    选择了安逸,温水煮青蛙,迟早会发现与社会脱节,且很难再追上。

    不是说坐办公室会把人做傻掉。

    而是一旦获得了这种资源,肯定无法再花脑筋,花力气了,所有的心思都将放在这种工作环境内,成天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巴结上官,如何升迁,真的,韦宝才坐了一炷香就这么觉得了。

    放眼那些好多年下来,仍然留在翰林院的人,他们死死等待到别的衙门去当官,或者等着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

    可惜,有门路的早走了,一直留着的,多半是不善于攀附关系的人,或者是穷人家的孩子。

    想通过一代人的努力从底层一下子跨越到上流太难了。

    穷人家的孩子,这一世能变成中等家庭,已经很了不起了。

    每代人都有其使命,每个人都有其天花板,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扛起这个使命,同时到了一定时候也很难突破自身的天花板。

    一边要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边又得反哺终将逝去的上一代,为了别人而活着,这就是亲情的真谛所在。

    这让这些在一个衙门待了很多年的人,渐渐的都成了行尸走肉,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都很谨慎。

    这里没有韦宝看的现代或者古代官场文中的争风吃醋,明里下刀子什么的。

    其实,在韦宝看来,在翰林院这种衙门,想暗里下刀子也不容易,因为大家都无所事事,根本没啥事情可做。

    制诰、史册、文翰等事务,负责考义制度、修正文书工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