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66 都察院报到】(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步行到了衙门口,他在报道之前已经得到了两身都察院的官服。

    本来是平级调动,不需要新官服的,但是翰林院的官服与别的衙门都不同。

    现在韦宝穿的官服,则是京城绝大多数七品文官应当穿的官服了。

    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六、七品官员的带子是素银,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五至七品青袍,公服花样,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黑靴。

    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年轻的不像话的韦大人昂首挺胸走进都察院大门的时候,很快就引起了一众门子的注意,大门上红色的漆皮已经多处剥落,如果不是那一排排代表政府权力的招牌,根本谈不上任何的威严之处。

    都察院的门官是个胖胖的老头儿,腆着肚子拦住了韦宝:“这位大人,看着眼生啊、”

    “我是来报到的,我是都察院的人。”韦宝微微一笑。

    对待这些衙役还是要讲究些策略的,韦宝从来不觉得绷着个脸,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就能立威。

    这些守门的门子虽然不是什么起眼的角色,可这出来进去的人们无一能够逃过他们的法眼。

    那门官看过了韦宝的官凭,急忙道:“哦是新来的大人,失礼了,我们已经接到通传,说今天要从翰林院过来几名观政大人。”

    门官虽然口头上客气,但是韦宝能看出来,他并没有将观政放在眼里,表情冷淡的很。

    虽然有点不高兴,但韦宝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是从袖兜中摸出一锭五两纹银,递给那门官。

    门官姓孙,四五十岁年纪,这些中央大衙门的差役,那都是正式编制,虽然不起眼,要是放在现代,那至少也是财政部发工资的最高检察院的保卫部长啥的,至少是正处级。

    不过,在都察院这种衙门,这种人是没有品级的。

    半大不大的孙老头看见韦宝递给他纹银,他愣住了。

    作为门官,别人有事来办事,送银子是很平常的,虽然都察院来办事的多为官员,而且数量不多,但偶尔也有人送银子。

    只是韦宝是都察院的人啊,何必给自己一个看门的送银子呢?

    孙老头弄不清楚是咋回事。

    而且还一送就是五两大官银,这出手,不是一般的大方啊!

    “大人,您这是?”孙老头问道。

    “小意思,给弟兄们买一些酒菜吃,我请客,以后进进出出,不是要经常见面吗?”韦宝笑道。

    几名守门的兵士闻言,都放亮了眼睛,异口同声的多谢大人。

    “我姓韦,叫韦宝。”韦宝微微一笑。

    “多谢韦大人!”几个人又一起道谢。

    “呵呵,小意思,小意思!”韦宝很享受与基层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感觉。

    将心比心,在上一世,自己不就是这些点头哈腰,要是捞着一点小便宜,就要高兴半天的主儿么、

    韦宝知道,即便这些人捞着了自己的便宜,也不见得就会念着自己的好,但他并不很在意。

    而且,就算不念着自己的好,总归是吃过自己的好处了,以后见面肯定要比别人客气一些,有这一点,韦宝就满意了。

    这些衙门的低等人员,还是看谁官大,就拍着谁来的,他一个新来的观政,算个毛啊?

    门官孙老头随后很客气的带韦宝进了都察院大门,亲自带他去报到,本来门官是不用这么殷勤的。

    但韦宝出手实在太大方,五两纹银啊!他自己至少要得二两纹银,其余三两纹银分给弟兄们。

    二两纹银,已经比他一个月的俸禄多了。

    都察院是清水衙门,可没有什么油水。

    因为都察院都是监督别人,来都察院,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像是别的大衙门,管着地方事务,来京城办事的人多,到了衙门,也会给他们这些守门的一点点实惠。

    “这边是十三道御史办事的屋子。”孙老头边走边向韦宝介绍道:“那边是六科廊言官办事的屋子,他们虽然不归咱们都察院管,却也在咱们衙门办公。”

    韦宝边走边哦哦连声,仿佛孙老头是向导,他是现代人参观名胜古迹一般。

    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都察院的人是真多,三百多口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