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历似乎是实权派,要是跑到地方上,至少是正四品以上。
在京城也很有面子,比别的衙门正五品都要厉害的多。
李瀚池一看到韦宝,当即主动的站起来,笑道:“这位是探花郎吧?你们几位都是翰林院过来的新科进士吧?”
众人一起称是,大家都奇怪,为什么这么几个人,这位经历大人独独要先对韦宝说话?
虽然韦宝在这些人当中,在科考中的排名是最高的,可他们并没有职务上的高低之分啊。
大家都猜想,韦宝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强硬的靠山啊?看样子,这小子得个探花郎的功名,并不是随便碰上的,官场的水,果然是够深!
就包括吴孔嘉也是这般想法。
其实李瀚池并没有对韦宝有什么特别的,一下子进来几个人,他早就听说过韦宝的大名了,知道韦宝方才15岁的年纪,这几个人都是三十到五十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是韦宝。
肯定是和最先确定的那个人说话啰。
是这几个进士心里有想法,所以想岔了。
然后,李瀚池对大家道:“你们都是观政,平时自己可以各处看看,在都察院衙门当差的人,都挺忙的,我也不方便硬把大家派给哪些人,过一阵,你们要是有合得来的言官,处的好的言官,就跟着他们做事吧。”
韦宝一汗,还有这样分配工作的?合得来的言官?处的好的言官?这怎么处?你不帮我们分配好,我们一个个傻呵呵的跟在人家言官后面问,能不能跟我们处?
不合适吧?
韦宝是这么想的,其余几名进士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谁都没有提出异议。
初来乍到,大家又不知道都察院的规矩,谁敢多说什么?
多说话的后果,要么是犯忌讳,要么是惹得人家不高兴。
多看,多听,少说,少做。
这是官场八字真经,大家都是晓得的。
然后大家都感谢了一番,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