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即福王,常洛为长。但神宗宠爱郑妃,欲立常洵,乃迁延不立太子。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先后依违其间。
东林党人上书反对,各党派又群起反对东林。于是有“国本”之争、三王并封之争、福王就国之争、“三案”之争、“李三才入阁”之争,东林党与它的反对派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达20余年的争论。
最后,神宗终于立常洛为太子,勋戚郑氏的权势受到一定的压抑。但东林党推李三才为相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熹宗天启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初,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浙、昆、宣各党派一度受到排斥。
为时不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与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部分人结成联盟,被东林党称为“阉党”,异军突起,魏忠贤是司礼秉笔太监,又提督东厂,爪牙有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朝廷内外,“遍置死党”,从而把持朝纲,为所欲为。
东林党人激烈反对“阉党”掌权。
在党争的过程中,东林党人反对以皇帝为首的当权派的胡作非为,反对王公、勋戚对土地的掠夺,反对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市民的支持拥护。
但明末激烈的党争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
“东林党的人才基础雄厚,这是其一,其二,东林党的历史也远比九千岁早,人家已经发展了四五十年了,咱们才刚搞了没几年,所以,盲目而动,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伤不到东林党的根本。”韦宝见魏忠贤半天不吭声了,以为老小子还在犹豫,进一步游说道。
“咱家乏了,你先退下吧。”魏忠贤闭着眼睛道。
韦宝大汗,老子说的这么好,这么透彻,你还犹豫个毛啊?赶紧拍板,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