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顾秉谦更诧异了,“加点什么?”
“我与周大人和丁大人商量过了,觉得既然陛下如此恩赏韦宝,器重韦宝,一方面是因为对东李娘娘感恩,怀念,一方面也是因为韦宝一表人才,又是新科探花郎,最关键的是韦宝才15岁啊,大明朝可没有出过这么年轻的一甲前三,这么年轻就金榜题名了,他日前途无可限量!对于这样的人才,陛下重视,那是应当应分的,陛下重视人才,是我大明朝廷之福!所以,我们都觉得,韦宝将来获得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头衔是迟早的事情,既然是迟早的事情,不如索性现在就加封给韦宝,这样一来,韦宝在仕途上就能走的更顺当。首辅大人,魏大人、黄大人、冯大人,你们几位说呢?”朱延禧很平稳的说了一长串话。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一怔,万万没有想到,朱延禧原来不是要反对给韦宝加官啊?反而是要给韦宝再增加一个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头衔?这头衔可非同小可,甚至比兼任都察院经历司经历和大理寺左寺丞两个位置加起来都大!
他们想,除了六科廊言官是有资格以七品官阶上朝堂的,就连都察院的御史,身为七品,也是没有资格上朝的!
就连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也是没有资格上朝的!
整个京师,除了六科廊言官之外,有资格上早朝的只有翰林院的官员!
翰林院人虽然多,但是有资格到翰林院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这个官阶的,屈指可数,那可是陛下的亲近大臣了啊!
这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三人到底想干什么?东林党想干什么?怎么一下转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啊?从反对,一下子反而要加赏赐更大的官职给韦宝,这到底是为什么?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实在想不明白。
现在反倒成了顾秉谦为难了,因为事情起了巨大的变化,他做不了主了,必须把这事禀告魏忠贤拿主意!
顾秉谦在想着如何措辞的时候,朱延禧已经很麻利的在票拟上加上了要
-->>(第5/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