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703 韦大人舌战东林党】(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好,满朝上下,多少贪官?每年赋税少了多少银子?有几个衙门是在正常做事的?大家要么躲在家里拿空饷,要么只会说不会做,到处是冤案错案,到处是不合时宜,没有能力的忝任要职,这些不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过失吗?这么多过失,不要问责吗?难道你姓左的觉得现在的吏治很好吗?”韦宝连连责问道。

    左光斗被韦宝问的面红耳赤,犟嘴道:“照着你这么说,那么多候补官员,进士出身都还没有安排,就安排不出来比郭文亮这种人更适合当都察院御史的人啰?”

    “哈哈,这话可是你说的,我并没有说过啊。”韦宝笑道:“好,明日开始,我就加大调任范围,从新科进士当中,从还没有补缺的官员当中挑人进入都察院和大理寺!但是,现有的人选里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郭文亮就是合适人选!他虽然只有秀才功名,但才能不亚于举人,经验更是不输给都察院和大理寺现有的任何人,他有没有资格?”韦宝道。

    左光斗都快被韦宝给说晕了,感觉被韦宝绕进去了,脸涨得通红,不敢再说。因为他感觉自己已经被韦宝拿住了话柄,要是韦宝拿他当口实,真的弄了一大堆原本与都察院和大理寺没有半点关系的人进入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话,都察院和大理寺现有的有关系的人员肯定都会怪他。

    而且左光斗自己就算是与这两个衙门有关系的人,他其实并不抗拒额外提拔郭文亮这种有世袭资格的人,郭文亮这种属于衙门的老子弟,他们都对原本的衙门很有感情,事情也很熟悉,绝对比外面的人来要好的多。

    像是都察院和大理寺这种在京衙门,又是特别重要的作用的衙门,不同于一般的衙门,想要学会很难,想要学会之后熟悉业务就更难。

    否则像韦宝这么聪明的人,也不会一个多月的了,其实还是对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业务懵里懵懂的。

    这是后世的最高检察院和最高法院,这里面的事务要是容易,那就怪了。

    上万官员虽然大部分人听不清楚前面说什么,但是看见一个个与韦宝进行唇枪舌战的东林党大臣,一个个的败下阵去,都很着急。

    而魏忠贤和王体乾等人,还有顾秉谦、冯铨、魏广微、黄立极他们则越听越是高兴。

    魏忠贤心里更是像吃了蜜糖一样,觉得早就应该弄一个像韦宝这种有本事的人,一个抵得上一千个,抵得上一万个,哪一回与东林党斗嘴,自己一方不是完全落下风啊?哪里有这回这么痛快的?

    “不管怎么说?朝廷有朝廷的礼制,你怎么擅自提拔没有科举功名的人,会扰乱整个大明的科考,你知道吗?”丁绍轼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韦宝笑道:“怎么会扰乱大明科考?”

    “怎么不会扰乱科举?”丁绍轼激动道:“要是大家都知道弄个秀才留可以当官,还可以成为堂堂都察院的御史,以后睡还要考举人,谁还要考进士?大家都不看重科考了,以后大明的官,都是秀才来做?或者说,随便谁都可以成为朝堂命官,岂不天下大乱?”

    丁绍轼的一番话声音很大,引得官员们轰然叫好。

    通过考试进行人才筛选,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的选拔考试都是相同的。

    诗赋和策问部分,会牵涉到心胸情怀。

    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员,最后扮演的角色,以管理者为多。

    将“官吏”拆成“官”和“吏”来分别界定,那么,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多为“官”。

    科举考试最大的优点就是,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通过科考,就可以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至于说科举考试后来产生的种种弊端,不能全部都推到考试制度本身上来,其中权力的自私、思想的禁锢、人性的贪鄙等等,无不在其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这其间,到明代时,科举考试才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弄出来大量文官集团的只会动嘴,不会办实事的人。

    韦宝笑道:“丁大人,依着你的意思,是不是功名越高的人,反而越不敢与功名低的人比较啰?是不是功名越高,越不会做事?我们的考选,是以能力为主,并不完全看功名,依着你的意思,只看重功名,是不是?”

    丁绍轼被韦宝问的,有点不敢回答,不清楚韦宝是什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