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态,就是这么站着,李子华也必须答之。

    于是李子华斟酌了一下言辞道:“既是如此,好吧,本督以为这样如何?新河,旧河同时疏通,今年内完成此事,以解决百姓的民生大计。”

    “如此对皇上是一个交代,对我辈而言,则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明明吃了一个大亏,李子华居然还能说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话来,这脸皮堪比城墙厚。

    但见林延潮笑着道:“河督之言,真可谓掷地有声!下官替归德百姓感谢制台。”

    林延潮率先赞许,其他归德府的官员则也是满脸喜色,齐声道谢。疏通贾鲁河此事若传至归德,老百姓们还不得奔走相告,众人欢庆。

    这是林延潮高升知府后,为归德老百姓所争取的第一件事,这也是他的政绩所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声音有点小,归德官员不多,所以喝彩声有些孤单和零落。

    林延潮侧目扫了一眼,沈同知与在场的大多数开封府官员。

    那眼神中的意思,分明是说,你们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河督李子华难道说的不好吗?你们听的不感动吗?

    你们不为&039;为官一任,造福一方&039;这八个字激动,而欢呼雀跃吗?

    吏部侍郎陈经邦也是顺着林延潮的目光看了过来。

    见到如此,沈同知他们唯有含着眼泪纷纷道:“制台之言,我等谨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乃我等官员第一要义。”

    “此言真精彩至极,发人深省。”

    李子华也是接受着众官员的祝贺,笑着道:“本督在此多谢诸位同僚的支持,皇上日理万机,却能关心贾鲁河疏通这样的小事。”

    “我等为官上下都唯有皆力为之,好报答皇上的圣恩啊。”

    众官员都是佩服,什么叫打落了牙齿含血吞,这样的本事,总督大人,才是舍你其谁啊。

    而林延潮则笑而不语。

    当下李子华,林延潮请陈经邦上座。吏部侍郎来后,厨子又重新布菜。

    但陈经邦却道:“不必了,我看你们也没动几筷,本官就仅以薄酒,祝贺林府台荣升。”

    陈经邦看了一眼筵席上的菜,不由讶异笑着道:“听闻河南不富裕,今日亲眼所见,方知此言不虚。”

    李子华笑着解释了几句,不过又是河南穷,我们官员当以身作则这样的话。

    陈经邦随便恭维了两句,一旁陈经邦的随从却是在心底讥笑,这饭菜还不如我们下人吃的。

    什么以身作则,一个字假。

    筵席上,林延潮与陈经邦是谈笑自如。

    但众官员却没怎么动筷子。

    这到了最后谁没胃口?

    难怪李子华请林延潮留下时,林延潮说自己在,恐怕你们胃口都会不好。

    原来如此!

    为什么方才在集议时,林延潮方才不争不抢的,原来是早知道自己高升归德府知府的消息了。

    早知如此,我们还商量个屁。

    林延潮是故意恶心李子华的吧。

    李子华运作了半天,不仅疏通贾鲁河的事丢掉了,连之前运作的归德府知府也丢了,真是一败涂地啊。

    席上陈经邦举杯对林延潮道:“林府台,我与你同僚多年,见你升任知府,也实是欣慰。仅以此酒贺之!”

    林延潮亦举杯道:“下官何德,能得天官恩荐!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

    与陈经邦对饮后,李子华也是举杯笑着道:“林府台,在京可为翰林,外放可称能臣,本督不甚佩服。”

    看着李子华的脸,林延潮吐了的心事都有了。

    但林延潮点了点头,端起酒杯起身道:“谢制台夸赞!以后治下为官,恳请制台多多教诲。”

    李子华笑了笑道:“不敢当。”

    二位大员敬酒后。

    方才还与林延潮闹着大红脸的沈同知也是举杯道:“林府台,年纪轻轻即任知府,他日前途不可限量。下官在此敬府台一杯,他日扶摇青云上。”

    林延潮笑了笑道:“多谢沈司马吉言。”

    几杯酒下肚,林延潮已是微微熏然。

    而其他的官员也是陆续上前敬酒。方才那些不愉快,那些讥讽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

    林延潮荣升知府,他们必须要上来敬酒,你就算再不快也必须压下。

    否则会被人见了,觉得你不视大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