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二章 白音华(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区域,钢城作为世界知名的钢铁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和资源优势。

    从欧美和苏联拆除的炼钢设备,源源不断的被运往环渤海工业带。其中中铁建投银行为胡文海代为运作的钢铁生产投资,倒是有大半都被钢城集团所吸收。

    钢城作为一个成熟的钢铁城市,有技术、有人才、有团队,但从城市发展等方面考虑,却没有将这部分新增产能继续留在钢城,而是在牛庄部署了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对于钢城来说,本地有储量巨大的铁矿,不过中国铁矿品味不够高,一些国外进口设备采用的技术也不是很合用。钢城本地铁矿石,年产量在四千万吨左右,目前来说是够用的。不过牛庄在经过多年的连续建设投产之后,钢城本地铁矿也渐渐无法满足其胃口。

    这样牛庄临海的深水良港优势,便顿时发挥出来。从澳洲和南美洲海运的高品位铁矿,源源不断的从这里上岸。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声称,据说曹县在1991年9月之后也在和钢城集团勾搭,积极争取让茂山铁矿也成为牛庄的铁矿供应商之一,给的价格倒是颇为优惠。

    仅1990年一年,渤海省钢产量便达到了1800万吨以上。钢城集团更是在1991年的元旦年会上放出豪言壮语,要在1991年实现集团产量突破2000万吨!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不是1991年,而是2002年。说这话的不是钢城集团,而是唐山市委了……

    想要支持钢城集团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铁矿供应是不足够的。煤铁复合体,煤还在铁的前面。钢城集团敢于放出这样的大话,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在这里面。

    白音华到绣城的白绣铁路,已经是运行快要两年时间了。

    白音华这个名字肯定是没有钢城这么鼎鼎大名,但其在中国的国土资源部规划书上,重要性却并不比钢城铁矿差上多少。

    因为这里有煤。

    白音华煤矿的煤不仅是极为优秀的中灰低硫褐煤,而且开采条件得天独厚,乃是极为容易开采的露天煤矿!这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太长周期的投资建设,就能爆发出相当程度的产能,保持与钢城集团钢铁产量相差不大的增幅。

    原历史上,白音华向外界联通的铁路,要到2007年才完成白音华——大板——赤峰铁路的全线贯通。而白音华通往绣城港的铁路线扩容,更是要到2014年才开始批准。

    不过在钢城集团牛庄项目的陆续铺开之后,煤炭能源的强大需求,促使了铁道部迅速铺开了白绣铁路的建设。只要能够联通白音华和绣城这个东北大门的交通枢纽,那么源源不断的煤炭就能立刻向牛庄供应过去,保障整个渤海省的钢铁产能。

    只看原历史上,九十年代国内钢材的紧俏程度,就知道市场上对钢铁的需求多么强烈。

    由此更可以知道,白绣铁路的建设优先级必然是相当之高。在中铁建投银行的支持下,白绣铁路是第一条从建设开始便执行最新标准的信息化铁路。

    加强的地基能够保障同时双向对开万吨级列车组,铁通集团的全线数字化配置能够极大的缩短发车间隔。

    “各位领导,您们是知道的,最开始我们对白绣铁路的投入多少有些顾虑。”

    加挂在万吨货运车组后面的一节专列车厢上,白音华车务段段段长红光满面,自豪的情绪溢于言表:“局里为了建设白绣铁路,达到预期设计的对开万吨列车的要求,每公里成本就要将近一千万人民币。这么高的成本,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例了。如果投入运营之后,效益无法收回投资,局里还不知道要如何归还中铁建投这六十多亿的贷款。到时候就是把我们白音华车务段和火车站都拿出去卖,恐怕也换不回这么多钱了……”

    “呵呵,这话倒是没错。”

    胡文海的目光此时正凝视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说话的却是个老熟人。

    这次胡文海要到白音华亲自看一看,铁道部也是存心要“显摆”一番,给这位中铁建投的大股东看看,他的钱到底花的有没有价值。因此过来作陪的不是别人,正是盛京局的铁腕局长付志恒了。

    只见付志恒很是松了口气的说道:“白绣铁路的建设标准很多都是第一次采用,开始采购时候设备价格贵的吓人,等到建设快要完成,产量上去之后价格跌的那是一个惨。最初每公里造价一千万人民币,到了后期造价就只有六七百万了。真的是把铁路拆了再卖出去,都卖不上这个价钱了。”

    白音华车务段段段长在旁边连连点头:“白绣铁路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