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七、八章 二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保障,但同样剥夺了工人工厂主人翁的“权力”。

    究竟能否允许这样改革。上层讨论中竟然普遍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

    说起来也不奇怪,这本来就是未来的改革方向。健全社会保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让国企裁员和破产都有了可行性。

    哦,对。在1985年还有一件值得书写的大事,渤海省盛京市的市长亲手将三张破产警告书,交给了颤抖着手的三家国企负责人。到1986年,这三家国企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破产的企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寻找下岗、买断和国企改革的理论和政策支持,是中国改革上层首要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可惜大下岗并没有等到社会保障在中国普及的那一天。然而时间不等人,一件正确而无奈的事情,硬上的结果就是几乎断送了公信力和基本盘。那些相信“国家不会不管我”的工人,最终成了最不相信体制的一代人。

    是谁的错呢?

    只能说是历史的无奈吧。

    格里希1993年离开武柴之后,这座曾经的明星企业几乎是转瞬间回到了1985年之前的亏损和人浮于事、缺乏责任心的状态。

    谁又是无辜的?

    所以对胡文海搞的这个“劳务派遣”,上面可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然而对绣城促使国企内部激烈竞争互相吞并的这个做法,很多人又有不同意见。

    国企内山头众多,互相吞并涉及到的利益和权力平衡,更是让人畏如蛇蝎。要是这么搞,单单一个绣城还行,左右不过是一些土鳖坐地户,能闹出多大的动静来?

    可要说弄到省级、部级。甚至是央企也互相“撕逼”的地步,不能不考虑影响。

    另外就是关于盘活资产存量和成立三产总公司的做法,这个倒是让上面的不少人都大开了眼界,原来企业手里的不良资产还能这样搞!

    只是二轻和商业局、二商局系统要有什么反对。却也抵不过工口的能量更加强劲。

    说到底售货员这个工作吃香,和上层商业系统的发言权完全不是一回事。毕竟还是七个工业机械部,出的工程师更多不是么。

    而胡文海借助项目大力推动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同格里希对上层的触动一样。感觉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回头看看自己。好像没什么信心能推行下去。

    和这样一份全面而成体系的改革样本比起来,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搞出来的动静,就有点成了绣城脚注的感觉。

    而一手缔造了绣城改革局面的胡文海,此时却并不知道自己正身处于一场龙卷风的风眼之中。

    他来到帝都,完全是为了另一件事,一件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事情。

    专门为中国市场增强了动力,优化了高原性能的黑鹰直升机,正徐徐降落在帝都北航学院的一处空地上。

    林千军顶着巨大的风压,迫不及待的跑上前去,亲自拉开了黑鹰直升机的机舱大门。

    胡文海带着头盔和墨镜。裂开嘴“无声”的向他笑了笑,在林千军的禽兽托扶下,干脆的跳了下来。

    背后的直升机发动机声越来越小,胡文海摘下了头盔和墨镜,有些激动的和林千军拥抱了一下。

    “林主任,你可想死我了!”

    胡文海笑的阳光灿烂。

    “想抓住你胡文海可是不容易!”林千军打趣他,将他引到了操场的旁边。

    在离直升机略远的操场边缘,一群人正热切的等着胡文海的到来。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不是别人,正是老熟人北航的副校长翟友江。要说大概还真是名字起的好,翟友江——朋友如过江之鲫。翟校长确实是一个。让人很难忘记的人。

    胡文海连忙伸出手去,和翟友江紧紧的握在了一起。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了北航,翟友江是项目组和学院之间负责沟通协调的主要领导。

    不用问。今天出现在这里的这批人,就是整个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主要领导了。

    在和翟友江打过招呼之后,胡文海有些拘谨、又有些激动的站在了一个和蔼的老人面前。

    林千军刚想给他介绍,却不意胡文海摆摆手拦住了他。

    “不用林主任介绍,我当然认识这位。”

    “哦?”胡文海对面的老人饶有兴致,笑问道:“那这位小朋友你说说。我是谁?”

    胡文海恭谨的低头,声音里充满了崇敬:“您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