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七章 考察(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地图头戈尔巴乔夫念兹在兹的美国援助才两亿美元,可结果这点钱都还是美国人骗他的。

    五十亿美元规模的一万亿日元,这尼玛真是能碾碎任何抵抗的终极力量。

    就和国民老公泡野模那么容易似的。

    事实再一次证明,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钱还不够。

    一万亿日元砸下来,这就是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老巴,还愣着呢,出发了啊!”

    “哎,来了来了!”

    巴立德用沾了水的梳子前后又仔细的梳了梳自己的头发,这才依依不舍的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这别说是出国了,他巴立德自小到大连在国内都没有好好转一转过,又怎么能不对发达国家的日本感兴趣?这年月,出一次国,真是足够在人前吹嘘十年八年的丰功伟绩。

    海西造船厂在系统内不算大,可也不能说小。五千多人的厂子,放到所在的海州市里也算出挑的厂子了。六机部那时候海西船厂日子过得就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作为厂长的巴立德小日子也颇为舒坦,他家系统内关系不少,凭着这些关系,总能拿到一些计划内订单。

    船厂不比其他小单位,拿计划内物资总是相对比较容易。宝钢出的船钢不仅造船能用,放到市面上也是相当紧俏的货色。

    八十年代中国钢产量不过区区四千六百多万吨。连小小的韩国钢产量都高达一千三百多万吨。总量比不了,人均就更比不了,何况还有历史累计人均,中国钢铁供应根本无法满足八十年代爆发的基础建设投资。

    计划内的船钢放到市场上。变成计划外物资转转手三五倍的利润就到手了。

    当然,这些钱往往不是被海西造船厂吃掉了,而是便宜了社会上无处不在的倒爷。钢材出了缺口怎么办?无非就是偷工减料或者回头高价收购计划外钢材。

    那不对啊,既然要回头买钢材,干嘛要把国家拨付的计划内钢材拿出去卖?

    这里面的说法。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巴立德靠着造船厂的级别、系统内的关系,还有倒手物资的利润,这两年倒也让海西造船厂风光了一时。

    这次系统内要组织赴日考察团,他巴立德想到自己还从来没有出过国,当即上下好好活动了一番,果然顺利的拿到了这个名额。只不过时间有点紧,上级单位催促着让他成行,厂里未免就有些没有安排的妥当。

    不过巴立德自问自己在系统内多少算是有点关系,靠山听说最近也有希望再上一步,离开一段时间也不怕厂里人造了反去。

    这天是到日本来的第二天。第一天下午到了日本,安排好了住宿之后,团里就通知了接下来的安排。两天考察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在东京的技术单位和小型造船厂,然后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自由活动环节,听说日方还安排了一些旅游项目。

    旅游什么的倒是还好说,这年月国内还不怎么流行。可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采购,可是出国最大的福利。为了能尽量多买点日本产品,巴立德硬是凭着老脸借了将近一千美元。

    放到八十年代中国,这可真是一笔巨款了。为此巴立德的心思一点也没放到考察项目上,一心想着两天后自由活动要去哪。团里的翻译他倒是使出了十八般心思去结交。就为了能帮他向日本人打听一下哪里购物的条件更好。

    这不是,一大早上考察团出发,翻译小刘就跑过来叫上了他。巴立德总算照着镜子最后一遍整理了自己的衣着,昂首挺胸的跑了出去。

    “小刘。刘翻译!”巴立德伸手搂着翻译小刘,笑的眉眼不见:“老哥哥我今天可全指望你了,一定要帮我和日本人搭上话啊!”

    “巴哥,你放心,有机会我一定忘不了你。”小刘也是一样的笑着,点了点头:“不过等回国了。我妹妹的工作可还要巴哥您多费心思了。”

    “你妹妹的工作包在我身上了!”巴立德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一辆空调大客车停在酒店门口,考察团的人鱼贯而上,迎着早上东京的海风踏上了去往石川播磨重工技研院的道路。

    如今的日本重工业企业之间,尤其是三菱、三井、住友这些重工业财团可谓是暗流涌动。

    三菱当然想自己就吃下中国未来可能的一万亿日元采购,但问题是三菱银行自身,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大的贷款额度。

    三菱要推动对中国的政策贷款,离不开通产省、外务省和大藏省的全力配合。而哪怕是项目通过日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