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二章 一年后(第6/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是要说古代战争的拍摄经验,前三十年国内的政治环境根本就没有这种战争电影的生存土壤。王扶林这个新手,和世界上古战电影、电视剧的差距就有点大了。

    “王研究员!”

    王扶林和剧组的人浩浩荡荡的到了河边的拍摄场地,然而此时早就已经有人等在这里了。

    “王导叫我王兆春就行了,咱们都是本家,客气什么。再说我现在也不搞研究了,早就已经退下来了。”

    穿着一身朴素的旧军装,带着一副蛤蟆镜,王兆春看起来就和普通的研究人员没什么两样。然而他的存在,却是王扶林敢于拍古战大场面的底气之一。

    说起来也真是有些让人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表情去形容王兆春,这位被胡文海请来的古战顾问,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级古代军事技术专家。然而在这个身份之前,他还有一个正式职业——中国军事科学院的核物理专家。

    王兆春退休前是在中国军事科学院从事核物理研究的研究员,退休之后才捡起来古代军事技术这个兴趣爱好。然而或许正是这种爱好和钻研的精神,让他竟然成了中国国内古代兵器技术方面的顶级专家。从1974年开始,他出版了足有五六本古代军事技术专著,在这个领域里俨然成了一匹黑马和领头羊。

    王扶林在开拍三国演义之前,特别向他学习了一个月的古代战争常识,这才算是对古代战争有了个基础的了解,不至于把古代战争想象成打群架了。

    其实古战也好、现代战争也好,胡文海之所以觉得三国的武戏拍的差了点什么,说穿了就是差在“看不懂”上面了。

    并不是所有的大场面都好看,也不是所有的大投资都能叫视觉盛宴。武戏要好看,关键是要有逻辑,要让观众看得懂。没有前后逻辑的战场,也不过就是一场规模大一点的打群架罢了。

    观众在享受大场面的同时,更要有种“看懂战争”的智商优越感,这才是一部好的战争剧情。

    反观历史上的三国演义电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