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三章 企业的命运(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5微米、2微米的做不来,4微米和5微米的生产线最多一千万美元就能生产出早期苹果麦金塔电脑水平的cpu。各省再怎么穷,一千万美元还是拿的出来的。唯一制约这些生产计划的,也只有人才储备问题了。

    也有的企业打算剑走偏锋,这是市场嗅觉比较敏锐的。眼看着国内电子产业要迎来一波春风,集成电路生产线不好上,但是pcb和电子元器件还造不了吗?总不能有了集成电路,就不需要电阻、电容和电感这些配件了吧?再说印刷pcb也是一笔好生意,投资小应用广,就连深土川那一大票的玩具厂每年都能吞下去天文数字一般的pcb供货。

    尤其是在新科晶圆厂的建设中,全程参与了的电子工业部和一些高层领导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速度,让这个行业的时间非常敏感。当初新科晶圆厂采购的设备还是世界领先水平,放到建成之后就变成了世界一流。等到真正掌握这套设备的技术,恐怕也就是世界主流水平而已了。

    而这个技术进步的时间是多久呢?满打满算,不过是两年而已。两年时间,或许地方上一个报告打上来,电子工业部都还没有来得及走完审批程序呢。

    过去电子工业部不觉得这有什么,毕竟手里掌握的电子管厂之类的单位,生产的产品也许都是几年没有变过。至于生产线,更是少数重点企业之外,十几年都没更新过。

    不说远了,绣城华光电子管厂1965年投产,到了1985年给日本人代工音响管用的还是当年的那批设备。就连车间墙上当年刷的777厂的数字编号,勉强都还能看出模样。

    显然,这样的节奏可适合不了晶圆厂的经营需求。现在电子工业部和国wu院也在研究,是否能够把审批和投资的权限下放给各地企业自行操作。

    在看到这样的趋势之后,国际上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更是加紧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步伐。

    比如说今天新科晶圆厂的投产典礼,八月魔都的太阳能把人——等一下,最近魔都的太阳和南方那些耀眼的太阳都好不一样,到如今已经是连续下了七天的雨了!

    好不容易放晴,真是让人怀念的心怀大畅!

    干爽的空气和不时飘来的云朵,让正坐在广场里的人群也气氛欢松了许多。

    此时在新科晶圆厂生产车间前停车场临时改建的广场里,坐在座位上的一大半倒都是明显的外国人长相。剩下的一半人里面,倒有一半还是日本人和新加坡人,剩下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人里,还有不少是宝岛过来的人。

    胡文海悄然的向着自己的座位走去,台上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正在做着讲话。

    “一个企业的命运……”

    “哟,这不是蔡总么,欢迎欢迎!最近生意怎么样?如果有需要,我们新科可以继续注资的嘛!”胡文海走到半路,看到前面的蔡杰明,笑着打起招呼来。

    “啊哈哈,不麻烦胡总了。”蔡杰明尴尬的笑了笑,新科要是再注资的话,他那个小公司就得干脆改成新科全资子公司了:“我们最近打算做一款音频解码芯片,进行的很顺利。”

    “那就好,希望你们、哦,应该叫我们的,能够早日成功。”胡文海有些不甘心的咂咂嘴,蔡杰明很可能在搞p3解码芯片,这个项目他还是有些眼馋的。

    不过他也没太放在心上,蔡杰明的联合发展ic设计科技公司有70的股份掌握在新科集团的手里。就算不能把项目抢过来,新科以后要上p3播放器,也一样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我代表公司全体同事,谢谢胡总关心了。”蔡杰明点头哈腰。

    “当然要靠自我奋斗……”

    胡文海再走两步,前面坐着的不是别人,这不是已经在筹备香江晶圆厂的张仲谋么?

    “张总也来了!宝岛的晶圆厂项目怎么样?英国人方面松口了么?”胡文海握着张仲谋的手,笑容可掬。

    世事无常,张仲谋心中感叹,谁能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有家不能回呢。好在据说建丰同志最近身体抱恙——很可能是经国号泄密案的原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高度机密军事情报被对岸掌握了个底掉,这脸打的就未免太狠了点。

    可既然建丰同志的身体出了问题,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上,张仲谋的家人倒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没有被搞起株连来。

    “英国方面找了几个关键人物,现在算是已经万事俱备了,就是进度上肯定比不了胡总新科晶圆厂的神速了。”张仲谋苦笑一声,默然摇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