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四章 商飞使命(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没有一丝一毫关系。

    然而谁都知道,f-14入华是胡文海一手推动,雄猫国产化是胡文海暗中输送利益才搞的起来,西飞承担的生产任务,盛重在研的十万吨水压机,空军方面在全世界承揽tf41发动机升级业务,全都是有着胡文海的影子,甚至干脆有些就是新科赤膊上阵。

    熊猫国产化早就已经深深的烙上了胡文海的名字,当熊猫能够翱翔在中国的海空之上时,就是胡文海摆脱目前这种半官半商尴尬身份的时候,是胡文海确立国内无可动摇地位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阻碍熊猫国产化进程,就是阻碍胡总取得“party”国原始股,是绝对无法容忍的行为。

    哪怕是面对航工部,哪怕是冒着掀桌子的风险,胡文海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可能退让。

    在这种局面下,航工部果断迅速的拿出了一个妥协方案。那就是投资方从新科集团变更为新飞航空工业公司。最终新飞公司在调整了股权结构之后,成为了商飞的第三个投资方。

    在调整了股权结构之后,新飞公司的股份变成了新科集团51、西飞49。至于说可怜的bb又一次成了踏脚石,干脆被扫地出门了。有了麦道之后,谁还看得上bb?

    pc75这个镜花水月,当然是没有d90看得见摸得着这么让人放心。

    商飞的近期任务,是完成新舟600的设计和生产,拿到国内和国际适航证。在格鲁曼-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方面的全力合作下,将d90的技术完全吃透,实现大比例的国产化。至于远期目标,胡文海则很少向人提起,但在他心中却是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

    中国的商用飞机生产体系,要完全对接美国航空业的设计能力,并且在成本方面彻底压倒美国产业链的生存空间,而且在质量上则没有明显差距。最后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有美方出设计,中方提供代工实现,最后贴牌销往全世界。

    这才是胡总对控制格麦公司的最大倚仗,而不是那些根本见不得阳光的所谓股份。这绝非是胡文海的一厢情愿,而是未来在其他行业发生了无数次的真实案例。或许要“说服”美国人放弃航空生产能力很难,但他相信这将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国人或许是不想放弃自己的航空工业能力的,但在历史规律面前,人的主观想法又有什么作用呢?美国人、欧洲人或许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核工业能力的,但第四代核电站的生产能力除了中核以外,还有谁掌握了?

    “老佛爷,洋人要来给咱们修核电站啦!”,普通人听着或许就是一笑而过,但这背后的意味却是让人回味。只要中国走好了自己的路,往往就能让别人无路可走了。

    四代堆未来不是欧美不想建,而是能拿出设计方案,但尴尬的是全世界除了中核,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建的出来。这样尴尬的局面,胡文海相信早晚也会发生在航空制造业领域的。

    商飞成立绝非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它拥有着对国内航空制造业强大的搅局能力。

    这不是,随着商飞的成立,胡文海始终在推动的另一个项目,也迎来了曙光。

    趁着胡文海暂时还没有被赶回到帝都西山的地下,航工部的一大票头头脑脑都向着魔都聚集了过来。有着李绪这条线,如今航工部内部想联系上胡总可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宋文骢、江和甫和刘大响在被李绪带进来的时候,可是一付如释重负的样子。

    “哎,总算是见到胡总你了!”江和甫与胡文海也算比较熟悉了,说话上倒是没有什么架子,叫苦不迭道:“见了鬼了,从去年我们就在找你,可组织上对你的行踪保密程度比我们的密级还高!不知道的,以为你是个人型歼十咯!”

    “话不能这么说,歼十算什么?胡总现在的名声,在国际上可是比我的歼十叫得响!”宋文骢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笑道:“你没听说么,美国人现在要我们保证,不首先动用胡文海!听听,这怎么也是个人型核弹的待遇吧?”

    三个人里只有刘大响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将手里的香烟按灭,沉默的一言不语。

    胡文海亲自为三个人倒了杯冰镇的柠檬水,心里也不由有些奇怪。上次在他手里拿到r35的全套资料之后,如今新科向涡轮研究院承诺的第一笔研发款项也已经按时交付,看这三位的样子,却没有多少喜悦的表情,这未免出乎他的意料。

    “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吧?”胡文海向着李绪轻声问道,后者则给了他一个苦笑的表情。

    “是,问题不小。”李绪点了点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