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三十一章 天链(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研究的未来人,你想不想看看?”

    胡文海招手,让黄秘书几人重新落座,然后他自己才再坐了下来。

    “现在这颗卫星项目可不仅是航天系统的事情,还关系到我们新科的国家实验室转正,那我就多说几句。”

    胡文海端正了坐姿,以学术探讨的姿态说道:“分辨率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因此就产生了。分辨率提高五倍,数据传输的带宽可就不够了,除非你们能够容忍接收时间也延长五倍。”

    航工部科技委的钱书记苦笑,连连摇头:“别说是延长五倍了,我们连原本需要的时长都无法接受。我国又不像美苏两国,没有可靠的能够覆盖全球的地面站。要说通过测量船进行数据接力,这个也不现实。我们的卫星信号传输经年累月,远望号却不可能经年累月的在海上飘着。这样一来,能够传输信号的时间窗口就相当有限了。”

    “没错,我国国土虽然也算幅员辽阔,但却没有苏联那么大的经度跨度。卫星绕地球一次,通信时间可能还不足传输一座城市的卫星图像。要将地球完全扫描一次,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即使我们能建造足够多的远望号放在海上飘着,但测量船本身的性质安全性完全无法保证。一旦有事态发生,我们及其容易丢失卫星侦察能力。”

    胡文海说完看向钱书记,摊开手说道:“所以,我们这个计划单纯发射普查卫星是不够的。要想形成可用的侦察能力,必须组建我们自己的星链。只需要三颗同步轨道通信中继卫星,我们就能拥有全天候的数据传输能力了。”

    “同步轨道?三颗!”钱书记脸上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犹豫再三:“如果按照航工部的计划,每两年发射两颗同步轨道卫星,组建中继卫星网络的三颗星就需要三年。我们目前采用的东方红二号甲同步轨道卫星,寿命上不尽如人意,传输速率也不行,必须重新研发。”

    中国在1984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然后在1986年、1988年和1990年以每双数年发射两次的频率发射了六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是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的设计寿命是四年半,对于组网就需要三年的星链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东方红二号甲有超期服役的可能。但对于军事用途来说,是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的。

    而如果另行研发寿命更长、转发带宽更大的卫星,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即使按照原历史上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时间料敌从宽来算,再快也要到1995年才能拿出成果。

    等到1995年研发完成,再用三年时间组网。到天链投入使用,就得是1998年了。那时候数码照相技术早就突飞猛进,各国的战略部署隐蔽能力升级之后,恐怕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胡文海亚像素技术争取来的这个技术时间差,那就算是要打水漂了。

    “不,就用东方红二号。”胡文海摇头,坚定的说道:“一年内连续发射三颗东方红二号组网完成,到1995年再发射三颗东方红三号替代。这样到2003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开发真正合用的天链系统。”

    钱书记连连摇头:“成本太高了,航工部没有这个计划!隔一年打两发,这是我们的极限了。”

    “别急嘛,这个钱不要你们航工部一家出。”胡文海笑了起来:“如果新科集团掏一部分呢?甚至我们可以拿出一大部分,只要卫星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定制。”

    “新科出钱?这算怎么回事,不可行的。”钱书记叹了声气,无奈的说道:“我知道胡总不在乎钱,你一心为国的心情我也理解。不过你们又不是国企,这种国防计划政府支出,绝对没有让私营企业买单的道理。”

    胡文海点点头,过往他资助国家项目也从来没有直接给钱的道理。必须是有来有往,这才是相处长久之道。不仅是他不能开这个口子,国家也绝不能开这个口子。就像禁止军队经商一样,政府、军队,公权力必须有正规合理的渠道取得资源。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国家机关拿了私人的钱,那到时候有事情究竟听谁的?

    “我也没说是白给,这不是有要求的么。”胡文海笑了起来:“这次海湾战争,美国人除了有侦察卫星以外,还有一个来自太空的明星,难道钱书记给忘了?”

    “胡总是说GPS吧?不错,这次GPS系统的表现,丝毫不输给美国的侦察卫星。”

    “对,就是GPS。”胡文海点头,接着说道:“苏联也有类似的格洛纳斯计划,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