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一手创建的。当初他们带着一些由复员军人、岛屿八旗土兵组成的部队,带着一批穷得叮当响的移民,来到鸟不拉屎的义阳湾一带,披荆斩棘一手建立起了定居点。只可惜因为地区政策调整的缘故(要修铁路、公路,建铁厂,同时也要清剿西面山区的土人),他们没能得到后续援助,或者即便有也少得可怜,远远不敷使用,故这个定居点的规模至今不是很大,人口也只有两千多人的样子,经济更是凋敝得可以,不值一提。
除了义阳港之外,现已外调至怀远岛整训部队的毛君少校(听说下一步可能会去葡萄牙)当初也在周围另外建了三个定居点,分别是拥有七百多拓荒移民的平靖乡(位于后世姆通济尼小镇附近)、拥有九百多拓荒移民的钟山乡(位于后世姆图巴图巴小镇附近)、拥有六百多拓荒移民的齐安乡(位于后世恩坦巴纳纳小镇附近)。
这三个定居点,虽然人口不多,经济尚不能自给,但作用却不小,盖因其呈品字形散布在义阳港外围,分别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屏障义阳港,将黑人土著的第一波攻势阻拦在外面,令义阳港的居民们能够安心种地、放牧,建设家园,不至于被三天两头袭击,风声鹤唳的,以至于搞不起什么建设来。
杨亮中校率部来到此地后,没有二话,第一时间令随军而来的河中、开普、天雄三县的民兵保安团分驻到这三个定居点,并带去了大量的物资和补给,彻底稳定住了当地的局势。杨某人非常清楚,这三个定居点的存在,能够有效吸引黑人的火力,给义阳港这个最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提供庇护,因此立刻派兵过去稳住局势,并伺机向外发展,深入打击与东岸人在土地、草场和水源上有激烈冲突的黑人部落。
当然了,这些保安团以及第一混成团所需的各类补给,单靠义阳港肯定是补给不上的,因此主要还是靠河中、义成及新华夏岛三方接济,本土也会每个季度派两艘船过来,输送一些武器弹药、药品食品及补充兵员,确保第一混成团及其附属部队在此地作战顺利。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