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港是事先报备并经得东岸方同意方可入港,不然位于开普敦港桌山上的那数十门重型海防火炮有权将其击沉。
因此,可以说开普敦在东岸是独一无二的,对从事转口贸易的商人们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中转站,这从码头上遍布的各国商馆、货栈及港湾内的诸多船只就能看得出来,开普敦对各国船东、贸易商人的吸引力非常巨大。甚至于,就连东岸本国的一些商人,也纷纷跑到开普敦来开设公司,进行各类转口贸易。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河中地区也不是没有“资源”的,开普敦自由港的“政策资源”难道就不是资源了吗?以这个思路来考虑问题的话,河中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依托开普敦自由港为核心,同时也发挥区位优势——说到这里又不得不强调一下,开普敦不但在政策上是自由港,地理上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中途驻泊港口——重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争取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然这种所谓的带动经济发展,肯定不会是什么重工业企业,而是以轻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为主的模式,可能还会多上一些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但绝不会有其他的了。君不见,这几年涌进开普敦注册企业的投资者们,其最多的就是贸易企业了,其次是航运企业(规模都不大,很多公司名下都只有一条船,甚至是租赁的他人船只),然后是海产品加工、皮革加工、食品生产等小企业,其也是利用南非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皮革资源(来源主要是牛羊、海豹和鲸)和粮食资源了,机械加工企业是一家也无,由此可见一斑。
白玉堂的思路,其实说穿了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开普敦自由港和大西洋、印度洋十字路口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要知道,从本土驶往非洲或印度洋的船只,一般都要到开普敦靠港;从东方驶往欧洲和本土的商船,一般也要在此驻泊和补给;从欧洲驶往远东的商船,更是要在这里停留,其所谓的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当真不是盖的,因此这里面就存在了转口贸易的基本条件了,未来好好发展的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