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六章 剧变(四)(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因为上定铁路建设而筹集上来的大笔款项,似乎就成了可以随意动用的香饽饽,而且刘厚非在这个敏感时刻率大家来视察上定铁路的施工进度,这是一种怎样的表态也很难说,因此南一民现在其实还是比较忐忑的,但又没有任何办法。

    “打带长沙去是不可能的,大顺有二十多万军队,火器普及率极高,战争经验甚至比我们还要丰富得多,怎么打?要花多少钱?更何况,打了以后,关系恶化了,以后如何相处?”刘厚非这话其实已经很直白了,东岸人现在对大顺的制约还是不够大,甚至连底线在哪里都很模糊,以至于被长沙的那帮君臣们一步步试探底线,牵着鼻子走,也是够让人郁闷的李来亨那帮人,到底是在战火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踩着钢丝跳舞的事情玩得如火纯青,吃准了你东岸人不敢出兵,甚至连在汉水、长江一带帮助大顺的海军都不会撤走,当真是把东岸人的心思给摸得很清楚了。

    现在刘厚非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他发现自己无法动用军事手段制裁李顺政权,只能搞一些贸易禁运,同时撤回一系列的技术援助和民生贷款(主要由几家国有银行牵头,也吸收了大量民间资金),让大顺的社会、经济运行不顺畅,生产力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力。

    但问题是,这种程度的惩罚,顺国买账吗?或者说,他们能感受到痛吗?每一个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恐怕都不会如此乐观

    首先,对顺国伤害最大的应该是在军事领域的交流和援助。这么多年来,东岸共和国一直是大顺军队系统在重型火炮、金属铠甲、工兵器械、特殊药、火炮观瞄及测量器件、武器维修工具、军用刺刀及战马(含挽马)等种上的最主要供应商。东岸人在养马岛、济州岛和库页岛生产的大量军需物通过马当要塞和巴陵县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大顺军队体系,帮助他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武装力量。而一旦东岸人选择断货的话,那么大顺其实是无法补充的至少无法大规模补充,因为其国产化程度很低,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缺陷一旦存货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